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4期

消除住院儿童医疗恐惧的几点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医学上把儿童期分为四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在生病就医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医疗恐惧,而且儿童的年龄越大,医疗恐惧程度越高[1]。住院儿童医疗恐惧分为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医疗操作恐惧。住院儿童最为恐惧的是医疗环境。...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学上把儿童期分为四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在生病就医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医疗恐惧,而且儿童的年龄越大,医疗恐惧程度越高[1]。住院儿童医疗恐惧分为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医疗操作恐惧。住院儿童最为恐惧的是医疗环境。医疗恐惧是对医疗经历及其相关事件的情感反应[1],是住院儿童常见的心理反应,已成为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个独特的社会群体的出现,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笔者对影响住院儿童产生医疗恐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住院儿童医疗恐惧,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改造儿科住院医疗环境

    医院的环境如颜色等会使儿童缺乏认同感,使其在主观意识上就对陌生的环境有警惕感,从而表现出逃避等不配合行为[2]。近年来许多医院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笔者医院根据现有条件把儿科病室进行改造,改造的目的要符合儿童心理要求,使之更加舒适、家庭化,使用方便、安全,对减轻儿童的心理伤害是有益的。护士和患儿的着装、病房被褥要注意色彩。尽可能的消除“白色效应”。墙壁上涂有可以使儿童心情愉悦的、带有颜色的动物,室内配有玩具和画书,科室设有游玩场所。病情允许时可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有报道,在医院门诊低声播放歌曲、音乐会使就医患儿医疗恐惧减少70%。

    2  做好住院儿童心理护理

    影响医疗恐惧的主要因素是焦虑、个性、患病时间长短[3]。过多的医疗恐惧可降低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不利于患儿身体健康,并影响其诊疗效果[4],影响他们对疾病和住院的适应,使住院儿童不能更加有效的应对因住院所导致的压力。护士要经常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疏通情感,是使患儿不感到孤独、焦虑、恐惧、紧张、而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做入院介绍要热情周到,提高患儿对医疗环境的认知能力。护士要及时向家长了解患儿的各种习惯,以便在新环境下尽量保持他们的合理习惯,入院接诊护士最好是从一而终对患儿实行整体护理的护士,责任护士不宜经常更换。儿童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周围事物,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如看到周围小患者输液等痛苦情形就会加深对这类事情的恐惧感[5]。医护人员的语气、动作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所以护士要态度和蔼可亲,照顾细心周到,这对患儿消除陌生感,恐惧感非常有意义。护士要尽快熟悉儿童个性,掌握儿童心理特点,尤其是对长期、反复住院患有慢性病的儿童。要学会模仿儿童语言进行交流,言语上以鼓励、表扬为主。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增加信任,有利于治疗。胆小爱哭的孩子尽量和勇敢、坚强的孩子安排在一个房间,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群体相互影响的效应。

    3  提倡亲属陪伴,患儿亲属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住院儿童离开家人后常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沉闷、想家等。住院儿童即便是学龄儿童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关怀、爱与鼓励。因此家人的陪伴值得提倡。为了减少住院患儿的心理伤害,在制度上实行家长陪伴。因此在儿科病房中就出现了陪护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患儿亲属的各种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患儿,由于孩子有病,特别是患儿患有慢性病的家庭,父母心理会产生许多压力,从而影响父母生活。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减少[6]。如果亲属心理健康,给患儿很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有益。按心理应激理论,患儿亲属在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和处理问题的应激方式。患儿亲属在患儿住院期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以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表现突出[7]。护士应采取宣传疾病有关知识、让父母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等方法进行干预,使他们走出低谷,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压力。所以心理护理不仅仅在患儿,患儿亲属心理护理不能忽视。医护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应注意关心其亲属的身体健康状况,防止他们心理负担过重、过度疲劳而患病。护士更不应该把常规的护理工作让陪护亲属代劳,以便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医院现在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护士要树立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主导,使患者满意才是医院发展关键的理念,把提高护士服务意识放在首位。护士常常是最先接触患儿,言行举止体现医院的精神面貌,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要求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规范护士语言行为。患者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劣势,他们渴求医务人员的同情、安慰和帮助,因此护士要经常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要有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敏捷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更要有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护士要熟练掌握“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要技术过硬、操作娴熟,使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安全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儿童是人生开始的特殊阶段,儿童的医护工作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刻苦钻研、熟练业务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了解儿童的心理,从而使儿童护理工作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 以上是笔者对住院儿童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重在了解患病的住院儿童产生医疗恐惧主要因素和特点,提醒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上述做法进行干预,促进患病儿童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0,10:584-586.

    2  李莉莉,上官改珍.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时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临床医学,2005,3(7):112.

    3  周花.住院学龄期儿童医疗恐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85-488.

    4  吴爱靖.住院儿童恐惧反应的心理护理.齐鲁医学杂志,2004,39(6):547.

    5  韩玉莲.儿童静脉输液情绪分析及输液固定方法.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0(19):1773.

    6  闻吾森,王义强.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258-260.

    7  刘岑,汪昌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94.

   
    作者单位: 066001 河北秦皇岛,解放军海军秦皇岛医院

  (编辑:卫  东)

作者: 王秀月,郭海霞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