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大批伤员在急诊室救护的组织与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大批伤员在急诊室救护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方法对3起道路交通事故的救护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起事故的救护都在严密的组织与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病例均在抵达急诊室15~60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总抢救成功率96。结论急诊室对大批伤员的救护要达到高效、有序,组织管理机构起着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大批伤员在急诊室救护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方法 对3起道路交通事故的救护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起事故的救护都在严密的组织与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病例均在抵达急诊室15~60 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总抢救成功率96.2%。结论 急诊室对大批伤员的救护要达到高效、有序,组织管理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院各部门的充分协调、全面协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大批伤员;救护;急诊室;组织;管理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give first-aid to the wounded of great crowd in emergency ward

    ZENG Ni.Xinhui People’s Hospital,Jiangmen,Guangdong 529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giving first-aid to the wounded of great crowd in emergency ward.Methods To analyze by reviewed 3 traffic accidents with 79 wounded had been given first-aid in our emergency ward.Results All cases had been managed and treated within 15~60 minutes after they arrived emergency ward,under the strictly organized and administrated.The total rescue success rate is 96.2%.Conclusion To achieve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sequence on the first-aid to the wounded of great crowd in the emergency ward,the organization had brought into very important effect.The important ensure of rescue success is coordination with the all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the wounded of great crowd;first-aid;emergency ward;organization;administration

    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创伤而致死,3人中就有1人发生非致死性创伤。1~34岁因创伤致死人数大于同年龄段所有致死人数的总和,而且创伤还是1~44岁人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在这些创伤中,约有一半是交通伤。1993~2007年,笔者先后参加了三起道路交通事故大批伤员在我院急诊室的救护工作,现将救护的组织与管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男58例,女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仅4个月,平均35.37岁。最多一起伤员32例,最少一起23例,均在15~20 min内抵达急诊室,3次抢救均发生在我院正常下班时间。

    1.2 损伤情况 颅脑损伤32例,胸部损伤5例,腹部损伤6例,骨盆骨折及泌尿系损伤4例,多处骨折7例,多发性损伤4例,眼部开放性损伤2例,溺水窒息1例,骨折及其他轻微创伤15例,死亡3例。按受伤严重程度分类[2]轻度损伤15例,中度损伤27例,重度损伤19例,特重度损伤18例。

    1.3 抢救结果 本组所有伤员均在抵达急诊室15~60 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11例送进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抢救,4例直接送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治疗,46例入住专科病房住院治疗;15例留急诊观察室观察,其中1例留观期间出现昏迷,经CT扫描确诊为“硬膜外血肿”,行手术抢救成功,其他病例于24~72 h陆续出院。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3.8%。

    2 实施救护的组织与管理

    2.1 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

    2.1.1 抢救指挥小组 主管院长担任组长,是院内急救的总指挥,急诊室主任、护长和骨干,协调各抢救区的工作。

    2.1.2 复检伤情小组 在急诊室前沿待命,伤员一送到,立即根据院前检伤分类卡上“红、黄、绿”颜色[3],采用ABCDE程序[4]进行“二期检伤分类”,决定就诊分流次序。

    2.1.3 抢救护理小组 严格遵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优先抢救致命伤的原则实施救护。以护士工作为例我们根据岗位设立了检诊护士、主班护士、辅助抢救护士、机动巡回护士;根据伤情采用3人、2人、1人配合抢救分工法。如以甲乙丙各代表3名护士,对急危重症伤者实施3人配合抢救,具体分工如下。甲:高年资护士,主要负责呼吸道管理。(1)帮助伤员取合适的体位,加强安全防范措施。(2)吸痰、输氧,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有效呼吸。(3)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行紧急处理。(4)负责该患者的全程指挥。乙:中年资护士,主要负责循环支持。(1)接诊伤员后5 min内建立2~3条外周静脉通路,对穿刺困难者协助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执行抢救口头医嘱。(2)心搏骤停者,行胸外心脏按压,协助电除颤,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3)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颜色等。(4)配合医生做各种诊断性穿刺检查。丙:低年资护士,主要负责巡回、联络和记录工作。(1)联系专科医生会诊、接收病房、手术室。(2)必要时参加压迫止血、伤口的清洁、术前备皮等。(3)为患者更衣或宽衣解带,除去受伤部位的饰物并妥善处理。(4)协助安抚伤员和家属。

    2.2 物力资源的组织管理

    2.2.1 物资供应组 由药房、供应室、设备科组成,负责急救药品、用品的调控,专人负责,发放、巡回、补充。

    2.2.2 后勤保障组 安全保卫工作由保安人员负责,水工、电工启动了应急方案,确保水电供应不中断;洗衣房提供足够的干净衣裤、床单;食堂提供丰富的食物供病人或家属食用。

    2.3 抢救环境的组织管理

    2.3.1 在急诊室大厅设立多个临时“救护站”接收复诊分流的伤员,设立临时“物资供应站”,提供充足的抢救物品。

    2.3.2 维持好抢救秩序,把与抢救无关的人员或物品撤离现场,使抢救现场有足够的空间。

    2.3.3 抢救过程中的污物、污衣尽快清除,保持环境清洁干净、空气流通。

    2.3.4 安抚哭闹喊叫的伤员和家属,工作人员尽量不制造不和谐的声音,使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干扰。

    3 体会

    3.1 领导重视,指挥得力

    3.1.1 医院建立了多支救护梯队,主管院长挂帅,各专科医生坐阵,急诊室人员为主,集全院各科室精英组成。工作流程合理,各级人员接到通知后,能在第一时间内赶赴急诊室待命。

    3.1.2 医院领导对急诊室的工作,抢救小组成员出台了支持和鼓励性政策,如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给予救护队员物质和精神奖励。

    3.1.3 急诊室医护和抢救小组各成员,24 h保持通讯联络,不能擅离本地区,加强夜班和节假日的人力安排,有主管领导值班,部门领导在岗。

    3.2 工作制度规范完善

    3.2.1 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基本保证。切实可行的各项抢救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规范的抢救程序是救治危重病人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5]。

    3.2.2 常备不懈的急救预案使一切均处于应急状态下,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为伤员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3.3 注重高效救护团队的培养

    3.3.1 强化急救意识,严格时间概念和整体观念,紧密衔接就诊,检查、治疗、抢救、观察各个环节,配合救护做到“急”、“严”、“稳”、“准”、“灵”。及时准确、灵活主动,随机应变,创伤急救护理特点之一是突出“即时性护理为主”[6]。

    3.3.2 重视急诊救护人员的选拔,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6]。(1)首先重视新毕业生的志愿;(2)从全院自愿者中挑选;(3)兼顾素质的全面要求,如身体条件、应变能力、性格仪表等方面选拔合适的人才。

    3.3.3 定期进行抢救定位工作训练[7],突出抓好五个环节[6]:一是理论基础环节,掌握最新急救动态。二是专业技能的环节。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处置。三是检查考评的环节,推动护士的业务学习。四是培养进修的环节,拟定培养、进修计划。五是综合管理的环节,抓全员素质的提高。

    3.3.4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寻找急救管理中,计划、协调、指挥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下一个急救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

    4 总结

  本组病例在我院急诊室成功救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除了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外,院前急救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为急诊室的救护奠定了基础。监护病房和专科病房的协助、接收伤员又为急诊室的抢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后勤各部门的参与又为急诊救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一所医院或急救单位,综合抢救的能力,不只在于救活了具体哪一个病人、一种症状上,还在于急救时总体协调能力的体现上,后者是检验急救工作管理体系与组织形式是否完善、严谨,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基本指标[8]。

    [参考文献]

    1 Robertson LS.Znjury epidemiology:research and control strategies,2n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416.

    2 王佩燕.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65.

    3 陶红.急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

    4 李秋洁,李秀云.护理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

    5 李武平,韦丽.外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

    6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77.

    7 张冰.谈急诊护士的素质.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0):627.

    8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

    作者单位: 529100 广东江门,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 曾妮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