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气管切开术。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重症脑外伤患者经开颅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咳嗽反射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急需行气管切开术挽救生命。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败、患者安危及预后的关键所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重症脑外伤患者经开颅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咳嗽反射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急需行气管切开术挽救生命。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败、患者安危及预后的关键所在。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一直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将多年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基本护理

    1.1 病室环境 气管切开后,患者最好安置在一人一室的抢救室,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病室应清洁、整齐。温度在20 ℃~24 ℃,湿度在60%~70%为宜。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3次,床单位用0.2%过氧乙酸湿擦,地面用500 mg/L健之素擦拭,室内通风早晚各1次。

    1.2 专人护理 遵医嘱立即专人护理照顾患者,每1 h观察“六联”即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1.3 患者体位 取去枕平卧位。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同一直线。24 h后抬高头部约15 ℃~30 ℃。翻身或侧卧位,应同时转动,避免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同时做好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后,大部分患者心理产生绝望感,如害怕以后的发音困难,担心伤口愈合不好,不敢说话、吃饭等,尤其第1~2天,伤口疼痛,咽物困难、呛咳等。此时无需特殊处理,主要是心理护理,给患者耐心解释,以关心、安慰和体贴患者,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 观察套管是否脱出

    一般观察脱出的方法是看套管位置是否居中。吸痰管能否顺利插入或者患者呼吸有无阻力。可用少许棉絮用胶布黏贴在气管口上,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来测试通气情况。判断有无脱管,颈部软组织进行性水肿引起脱管,可以从颈围的改变来掌握套管脱出的可能性。如发现脱出,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4.1 湿化呼吸道 首先每2~6 h行超声雾化吸入1次。药物为α-糜蛋白酶、红霉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量为全身用药量的1/5~1/2,雾化液的温度要掌握在30 ℃~40 ℃,过高可引起喉痉挛和烫伤,过低可抑制纤毛运动。雾化器的喷口不应直接接近气管口,一般离开6~10 cm为宜。其次间歇气管内滴注湿化,药液同超声雾化,每隔10~15 min滴注1次,每次在1~2 ml。

    4.2 吸痰 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前,护士要洗手,戴口罩,以防交叉感染。一般30 min~1 h吸痰1次,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吸痰时,要左右扭动,上下牵拉,不可停留在一处,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动作要轻柔、快速、准确。在气管内滞留时间不超过15 s,在吸痰前后要充分给氧。每次要更换一根吸痰管。

    5 伤口护理

    气管切开后,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气管套管下垫一纱布,最好每日更换2次。分泌物多时,应增加更换次数。更换纱布时应用75%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周围,用生理盐水棉球除去伤口分泌物。如疑有感染,留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气管要经常保持湿润,套管口盖两层湿盐水纱布,干后立即更换。有内套管的每小时煮沸消毒1次,并用试管刷将内套管内脏物洗净。

    6 拔管

    病情好转稳定后,应尽量早期拔管。一般先半堵塞24 h,全堵塞48 h,患者无呼吸困难、发绀现象,即可拔管。皮肤伤口经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黏合,不必缝合。然后盖无菌纱布,每日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

    7 体会

    气管切开后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如保持病室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定时空气消毒,口腔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术后的护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单位:161300 黑龙江讷河,讷河市中医院

作者: 任延珍,唐威波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