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综合病房的整体护理。笔者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9项心理问题,并制订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合理地解释、善意地劝导、真诚地抚慰,基本解除了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综合病房的整体护理。笔者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9项心理问题,并制订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合理地解释、善意地劝导、真诚地抚慰,基本解除了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  手术;护理;心理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笔者从1997年8月开始至今已为2200例患者实施了围术期系列化心理护理。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共9项,并制订了一套规范化指导语,以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需求

    通过调查820例患者结果发现,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担心疼痛157例(19%),主刀医生业务水平及手术效果119例(14.5%),紧张、要求关心照顾69例(8%),担心疾病性质52例(6%),担心室温51例(6%),关心预后情况34例(4%),要求保留脏器6例(0.7%),不要输血6例(0.7%),担心经济问题3例(0.4%),其他21例(2.6%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体位等),302例患者表示无特殊问题(38.1%)。护士长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2 制订规范化指导语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患者,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如某患者女,40岁,从没有打过针,谈到手术怕痛问题时,一位年轻护士则对她说:怕痛让麻醉师多用点麻醉药就行了。第二天患者打完连续硬膜外麻醉,测麻醉平面时,不管针头、针尾碰到皮肤她都叫痛,目的是为了可多打点麻醉,使得麻醉医师无法正确测试平面,延误了手术时间。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患者麻醉过程,指导患者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规范了以下9项规范化指导语。

    2.1 担心疼痛 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各个医院的麻醉医生必须是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的才有资格进行手术麻醉的。在手术前,麻醉医师用麻醉药后将测试麻醉平面,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患者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并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患者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患者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来解释。我院外科业务水平是本地最好的,医生都是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自建院以来我们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患者要相信外科医生护士的医术和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更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

    2.3 要求关心照顾 患者进手术室时,会有护士、护士长迎接并关心,为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手术室可为患者设置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这里举个例子:2005年,一位山区老大爷来我院做胃切除手术,当我们告诉他可以在手术中听音乐时,他非要听“赵本山的二人转”,工作人员为了满足他的要求特意去购买了他喜欢的光盘,使得这位老大爷听着“二人转”做完了手术。

    2.4 担心疾病性质 对于术前知道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希望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但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比如我科王护士的母亲手术22年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只要术后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2.5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22 ℃。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 ℃。患者如觉得冷,可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由专人进行处理。

    2.6 关心预后情况 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预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及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应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作具体解答。

    2.7 要求保留脏器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

    2.8 术中不要输血 出现输血感染艾滋病的报道后,患者对输血更是担心,我们会这样进行说服:麻醉师会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一般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麻醉师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尽量不输,但术中出血非输不可时,一定得输血,否则会影响生命安全。当然输血有可能会带来血液感染的危险,医院将按照输血标准用血,以确保病人安全。

    2.9 担心经济 患者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在保证治疗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如我院2006年12月接到一个“胆囊炎”患者,就是担心自己的钱不够治病,后来经过我们和医生的沟通,认真的帮他核算,尽量压缩费用,终于让他安心地进行完了手术。

    3 掌握交流技巧

    我院手术室年轻护士占2/3,有不少刚从学校毕业。她们年龄小、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少、人际交往能力差。在术前访视中,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患者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患者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请高年资护师到病房实地示范。一次在对一位肠癌患者术前随访过程中,患者情绪十分紧张,担心手术效果、预后情况、大便问题、术后生活质量等。这位护士的父亲做过肠癌手术多年,至今各方面恢复很好,她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感受、措施等与患者交谈,使患者紧张情绪大大缓解,术后恢复顺利,提前出院。对患者的随访中要求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气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取得患者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指定了规范化指导语,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在最近进行的患者焦虑自评测试的单项分析中显示,患者术前一天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焦虑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4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就是有些患者心理很明白也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患者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作者单位:112000 辽宁铁岭,铁岭市卫生学校基础护理教研室

作者: 侯艳,藉亚娟,王丽梅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