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与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抢救、护理该种患者过程中,护理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现将对此类患者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心理治疗

    平时患者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关心、安慰、体贴患者,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尽量使疼痛早些缓解。

    2 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如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为室性早搏。应注意早搏出现的次数与性质,是偶发、频发,还是连发,是单源性还是多源性,R-on-T是最危险的信号,最易引起室速、室颤而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应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严重的心律失常往往会导致心脏停搏,所以必须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

    3 监测血压

    血压是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的重要观察指标。心肌梗死患者若脉压差小于2~4 kPa,应考虑是休克前期,酌情2~4 h测血压1次。患者出现休克或静滴血管活性药物时,应15 min测量1次。测量血压应注意音质、高度及脉压差大小。当收缩压低于12 kPa时,或原有高血压者血压降至正常时,应同时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皮肤颜色、末梢循环情况以判断是否休克。如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四肢末梢发绀、脉细速、尿量少、神志不清,说明休克症状加重,应积极抢救,经治疗后患者皮肤红润、四肢温暖、神志转清、尿量增加,说明休克已纠正。

    4 监测呼吸

    心肌梗死心脏收缩力量明显减弱。所以心肌梗死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发生肺水肿。如患者呼吸加快,平卧时胸闷、气急,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时胸闷、气急减轻;或平卧位时咳嗽,坐位时咳嗽减轻,则表明左心衰竭;如患者咳嗽剧烈。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口唇、面色及四肢末梢发绀,烦躁不安,全身冷汗,听诊两肺出现湿性啰音,表明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4~6 L/min,湿化瓶内注入50%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并给予利尿剂、平喘、血管扩张药物以减轻心脏负担。

    5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

    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要提醒患者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予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6 警惕不典型的发病表现

    有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很不典型,如有的患者可出现反射性牙痛,也有的心肌梗死先发生胃痛。遇到这种情况,务必提高警惕,凡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均不可忽视,应尽早就医诊治。在病情平稳恢复期要防止患者过度兴奋,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适量的体力活动,以预防病情的反复。


作者单位:617000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学院医学院

作者: 程君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