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暴发型流脑的抢救观察与护理——附1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通过1例暴发型流脑的抢救观察与护理,阐述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及感染性疾病科在传染病的治疗、护理中的特殊性。【关键词】暴发型流脑。观察。护理暴发型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败血症休克型、脑膜脑炎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1例暴发型流脑的抢救观察与护理,阐述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及感染性疾病科在传染病的治疗、护理中的特殊性。

【关键词】  暴发型流脑;观察;护理

  暴发型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败血症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患者起病急,病情凶险,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在24 h内危及生命,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1]。我科于2006年1月20日抢救1例暴发型流脑患者,现将该病例及抢救、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畏寒,体温未测,无寒战、咳嗽、皮疹、流涕,18 h前,自服柴胡冲剂2袋,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30 min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面颊四肢可见瘀斑。于2006年1月20日8∶30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9.4 ℃,脉搏19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60/40 mm Hg。患者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偶有躁动,颜面、四肢末端可见大片紫癜,压之不褪色,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并继续增多。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5.2×109/L,GR 89%。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潘迪压实验(-),细胞总数20/mm3,白细胞6/mm3,生化:Cl- 119.6 mmol/L,GLU 63 mg/dl,脑脊液蛋白16.7 mg/dl。由于症状典型,实验室检查不支持。急请专家会诊,确诊为暴发型流脑。立即给予对症抗炎、补液、升压等抗休克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热的规律、特点,做好记录,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

    2.1.2 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瞳孔变化、压眶反射等综合判断意识,并做好记录。

    2.1.3 皮肤黏膜的观察 观察患者颈部、躯干、四肢及全身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的大小、颜色、数量、增减。如瘀点、瘀斑颜色变浅,无新增,表示病情好转。如数量增加,面积迅速扩大,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表示病情加重[1]。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穿刺后局部按压10 min以上。如发现皮肤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渗血、血尿及便血等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2.1.4 症状的观察 脑膜炎刺激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的观察,观察呕吐的次数、量、性质。头痛的程度、瞳孔的变化、呼吸的变化等,并做好记录。

    2.1.5 出入量的观察 流脑患者由于常规应用脱水剂、高热、休克等因素,必须准确记录出入量。

    2.2 护理

    2.2.1 隔离 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单人单间隔离。

    2.2.2 休息 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空气流通、舒适与安静。

    2.2.3 吸氧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休克时脑组织缺氧严重,即使无紫绀,亦属必要。

    2.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随时吸出分泌物。

    2.2.5 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少量、多次饮水。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行鼻饲,保证营养供给。同时给予静脉补液。

    2.2.6 对症处理 高热:需物理降温,因患者出皮疹,禁用酒精。可选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同时注意保暖,预防合并症。还可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护士应注意退热剂成分、药理作用、禁忌证等,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高热伴惊厥者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采取人工冬眠疗法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皮肤护理。头痛:头痛不重可不做处理。严重时给予止痛剂或脱水剂治疗,同时观察血压的变化,同时安慰患者,并说明头痛原因。呕吐:患者呕吐应取侧卧位,呕吐后及时更换被褥,创造清洁环境。应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皮疹:此患者出现大片瘀斑,甚至坏死。因此应注意皮肤护理:(1)对有大片瘀斑的皮肤应注意保护,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并防止尿液、粪便浸渍。也可用海绵垫、气垫等保护,尽量不使其破溃。(2)皮疹发生破溃后应及时处理。小面积者应涂抗生素软膏;大面积者用消毒纱布外敷,防止继发感染。如有继发感染,及时换药。(3)床褥应保持干燥、清洁、松软、平整,内衣应宽松、柔软,并勤换洗。(4)病室保持整洁,定时通风、定时空气消毒[2]。

    2.2.7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患者处于休克期,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应采取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尿量、尿液的性质。每日清洁外阴,更换尿袋,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2.2.8 腰穿术的护理 术前物品准备齐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面色等的变化。如出现脑疝症状,病情突变立即停止操作。对于躁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进行体位固定。穿刺后去枕平卧6 h,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及原发病有无加重[3]。因脑膜炎奈瑟菌在体外能产生自身溶酶,而易于自溶,故标本应保温(35 ℃~37 ℃)或立即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2.9 注意患者的安全 该患者躁动不安,加床档并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坠床、抓扯各种管道。如牙关紧闭时给予牙垫保护。

    2.2.10 药物治疗的护理 青霉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及时询问过敏史,使用前需做皮试。用药时注意给药剂量、间隔时间、疗程。用药后观察反映。使用脱水剂应注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注意心理状态。

    2.2.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不歧视患者,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12 做好交接班工作 爆发型流脑病情发展快,必须争分夺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医护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并发症。

    3 做好消毒、医护人员的防护

    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用0.2%过氧乙酸擦拭。患者转走后用0.5%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患者使用后的被服放入污衣袋中,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行洗涤。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焚烧,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 ml加漂白粉50 g,搅拌均匀放置2 h后倒入厕所。干便加5%消洗消毒剂没过干便放置2 h倒入厕所。特殊物品纸类可在16%过氧乙酸熏箱内熏蒸15 min。医护人员应着装整齐,外加穿隔离衣,戴圆帽、十六层棉纱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操作后勤洗手,勤换衣、帽、口罩。

    4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过程、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皮肤护理方法及预防等,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增加营养,病情痊愈后方可出院,防感冒,密切接触者可口服磺胺嘧啶预防,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通过抢救1例暴发型流脑,笔者体会到感染性疾病科在综合性医院的重要性,发热门诊检诊、抢救,杜绝了传染病向医院内部的蔓延。对于患者来说流脑发病急、变化快,必须得到及时救治才能有效地挽救生命,改善预后。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订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勤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各种基础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做好自身防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防止传染病传播。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343-347.

2 石宏,岳希全.传染病护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91-97.

3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7-68.


作者单位: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感染科

作者: 韩华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