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近两年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生活自理24例,部分自理35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2例,自动出院9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临床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术后护理极其重要。本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2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脑出血,均经CT扫描及手术证实,其中脑内出血56例,基底节区出血或小脑出血破入脑室30例,脑室出血16例。出血量约20~100 ml,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9.2岁。入院时嗜睡、浅昏迷42例,中度昏迷31例,深昏迷29例。

    1.2  治疗方法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52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0例,硬膜血肿抽吸术14例,脑室穿刺外流术26例。

    2  结果

    生活自理24例,部分自理35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2例,自动出院9例。

    3  术后护理措施

    3.1  重症护理  (1)术后转入神经外科监护室,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形态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定期作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参数。通过对患者呼唤,询问,刺痛,结合GCS评分来判断意识状态。(2)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可为准确诊断、再次手术赢得时间,其疗效将显著提高。(3)术后心电监护,以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对血压过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应用微量推注泵,随时调整药物推注速度,可使降压药以均匀速度注入,避免血压急剧波动,使血压控制于140~160/90~100 mm Hg,减少再出血的机会。

    3.2  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 ℃应给予酒精擦浴,头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加强身心护理,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给予营养支持,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限制探视,减少人员流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缓慢,翻身以30°~50°为宜,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护理操作,避免大幅度翻动造成血压升高。

    3.3  引流管的护理  严防引流袋脱落拔出引流管。(1)血肿腔引流袋宜与床面相平(与脑室相通则高于床面15 cm),引流袋过高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2)位置过低则负压过大而易再出血。(3)无菌操作下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先夹闭引流管以免引流液逆流,接头处用0.5%碘伏溶液消毒管口后再连接新的无菌引流袋。(4)外出检查时先夹闭管以防逆流。引流不畅原因:(1)引流管是否受压或扭曲成角,引流袋位置偏高。(2)管口吸附于血肿腔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血肿腔壁。(3)小血凝块堵塞管口,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依病情决定引流时间,记录好每日引流量、颜色。

    3.4  呼吸道的护理  早期预防肺部感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动态观察血氧饱和度,若在95%以下时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对昏迷时间较长或气道梗阻明显者尽早气管切开,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雾化吸入4次/d。病情需要者单间隔离,及时消毒处理,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5  褥疮的预防及尿道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折,每30 min翻身一次。受压部位用50%乙醇或者红花油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长期昏迷者应用气垫床防止褥疮。在插、拔导尿管时一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及尿液逆流。保持尿道口、会阴干燥、清洁,定期作尿培养。

    4  体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同时要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其生活及康复,按时服用降压药,合理饮食,定期测血压等,尽可能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术后观察尤为重要。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术后24 h内更要密切观察病情。血压监测可以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减少再出血或脑梗死的发生。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大便通畅,保持正确体位,可以避免颅内压一过性增高而增加术后再出血的危险。积极有效地控制术后发热可降低头部温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耗氧量保护脑组织。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减少应激反应。保持环境清洁,注意气道湿化,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试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率的降低而升高。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胃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患者术后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在康复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康复原理,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作者单位:101149 北京,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张玉秋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