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

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准确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结果减少了因护理措施不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结论正确得当的护理措施是肺心病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准确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42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结果 减少了因护理措施不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结论 正确得当的护理措施是肺心病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多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做好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均为2005年1月~2006年12月鹤岗矿业集团医院收治的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42~78岁,60岁以上36例,占85.7%。4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呼吸系统疾病。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和体位  急性期肺心病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内耗氧量,减轻缺氧症状,协助患者满足生活需要,并应限制探视和谈话时间,保证患者休息,减少各种易疲劳因素。缓解期评估患者的活动耐力,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疲劳、气喘为宜。一般患者采取半卧坐位,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肺心病急性期易发生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慎用镇静剂,做好对生命体征、神志、发绀程度、消化道出血倾向及肝肾功能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呼吸功能的关键,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具体措施:(1)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及有效排痰,同时变换体位、辅助拍背尽力将痰排出。(2)对年老体弱、咳嗽无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抗生素及祛痰剂,每日1~2次。(3)必要时可予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准、快,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4  合理给氧  慢性肺心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阻塞性通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表现为口唇、面部及四肢末梢发绀,甚至导致肺性脑病,所以除及时通畅气道外,合理用氧非常重要,临床上多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1~2 L/min)低浓度(25%~30%)控制给氧,并要加温湿化。

    2.5  饮食及生活护理  应给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有水肿、腹水、心肺功能失代偿期者,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 h出入量。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皮肤水肿时,指导患者穿宽松衣服,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

    2.6  做好心理护理  肺心病的患者,由于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治愈率低,大多数患者为年老体弱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患者多数表现为情绪低落、暴躁、缺乏治疗信心,甚至悲观失望,因此对这类患者除给予药物治疗和精心的专科护理外,做好心理护理亦很重要,护士要以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全身心地为患者做好护理和说服解释工作,当患者病情危重或拒绝治疗时,要耐心地去安慰患者,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和医生紧密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恢复期预防保健  室内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忽冷忽热的温差刺激,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和感染,适当锻炼身体和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作者单位:154100 黑龙江鹤岗,鹤岗矿业集团医院

作者: 文莉珍,牛凤杰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