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8期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指导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增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综述如下。【关键词】老年患者。高血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增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综述如下。

【关键词】  老年患者;高血压;护理

    Health guidance of self-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NG Hai-yan.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  Health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elf-nursing,improving one’s mentation,treatment effect and living quality of elde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self-nursing in elder hypertension patients.

    [Key words]  elder patient;hypertension;nursing care

    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8.7 kPa(140   mm Hg)和(或)舒张压≥12 kPa (90 mm Hg)者,可诊断为老年人高血压。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大规模临床试验肯定了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特别有益,血压降低相同的幅度,老年人比年轻人和中年人受益更多。JNC-VI报告指出:降压治疗肯定减少血管致死,致残率,对抗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的进展,发展成更严重的高血压以及降低总死亡率都有显著效果,对降低老年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尤为显著[1]。健康教育已被证实能够促进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达到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适应疾病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近年来,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达到内涵和作用也正发生变化。

    老年人的高血压在病因发病、临床特点及用药指征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3]。中年高血压延缓至老年是最常见的类型。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展期高血压更危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很常见(10%)冠状血管病变和脑血管意外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病很高。关于老年人降压目标:JNC-VI主张,老年人日降压标准应与年轻人一样,即<140/90 mm Hg,对SBP显著增高的患者暂时降至<160 mm Hg 是必要的。1999年WHO/ISH指出。降压治疗应使血压达到正常或理想水平,老年人至少应达到正常高限(130~139/85~89 mm Hg)。危险性越高的人群,血压达标越重要[4]。

    1  高血压药物疗法注意事项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都抱着“等等看”的思想,总想着“觉得不舒服了再说”,“晚点用药可以减少降压药对身体的损害”,害怕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实,疾病可能在隐匿过程中发展,高血压患者平时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但突然就发生了冠心病、脑卒中和肾衰竭等致残致命后果[5]。对于符合用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早用药能从中获益。高血压患者一般须终生治疗。高血压患者经过服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不等于高血压已治愈,只是表明血压在药物治疗下暂时得到控制,故应继续服用维持量而不是完全停用降压药。患者经确诊为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或迟或早)终将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效果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因此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门诊复查,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或改用其他药物。缓释药物要根据医嘱按时服用且不可破坏外皮服用。(缓释药物外皮为肠溶或特殊结构一经破坏将影响药物的缓慢释放影响疗效使血压波动。)服用降压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如起床时动作不要过猛,尤其夜间更应小心,以免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晕厥。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等疾病时引起血容量减少,也会使血压偏低。

    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后血压不再升高[6]。这类患者暂时不用降压药是合理的,但要随访观察,定期测量血压。若血压多年处于增高状态,在用药物降压时不得在短期内使血压突然降至正常水平,即要逐渐降压。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若有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在用降压的同时,最好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因为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新的临床试验研究(ASCOT)结果表明,治疗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同时,如联合使用一般常规剂量的降胆固醇药物,可使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下降48%并使中风的危险进一步下降36%[7]。

    2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程很长,发展也不平衡,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高血压本身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制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靶的器官损害,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使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应教育患者严格遵循自我保健计划[8]。

    2.1  休息  患者血压较高症状较明显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病室应安静,环境中声光刺激应减少,限制探视。

    2.2  情绪  七情内伤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保持乐观精神。情绪轻松稳定,避免情绪激动。

    2.3  饮食合理

    2.3.1  节制饮食控制热量,防止肥胖  从流行病学调查看到肥胖与高血压有一定的关系,凡是胖人患高血压的较瘦人为多。肥胖并非高血压症的原因。但肥胖增加了心脏负担,容易并发高血压症。为了不使身体发胖,根本的方法是限制饮食与加强运动。节食中特别应减少碳水化合物。节食时应有足够的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应多选用乳、蛋、鱼、禽肉,大豆及豆制品以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还应多进食能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矿物质的蔬菜水果。

    2.3.2  限制钠盐,提高钾盐  从许多统计资料中,看出摄食的钠/钾比值升高,具有不依赖体重等因素的独立升压作用。钾盐能保护心肌细胞,高血压时由于脑下垂体与肾上腺分泌发生改变。体内有钠积留或钾缺乏倾向。许多食物如粮食、豆类、肉类内脏、蔬菜、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含钾,但也含钠,而蔬菜水果并不含钠,因此从钾/钠比值看,蔬菜水果的比值较高,故高血压患者宜多吃蔬菜水果。在蔬菜水果中,菠菜、洋白菜、芹菜、鲜豌豆、芋薯类、南瓜、胡萝卜、柠檬、香蕉等含钾均较高,钾/钠比值较高。限制食盐量,每日食盐量,<5 g。

    2.4  戒烟节制饮酒  酒精可使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剧烈升高,容易出现高血压危象。

    2.5  合理运动  根据病情选择骑自行车,做健身操,快步走等有氧运动。避免进行举重、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及比赛竞争性质的活动。一定锻炼应做到持之以恒。每天定时进行30 min~1 h的锻炼,如果运动后疲劳感在1~2 h内消失,心率在3~5 min内恢复正常较为适宜。

    2.6  排便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

    2.7  血压检测[10]  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以便在家中定期自我测量。注意事项:(1)患者在测量血压前30 min不要吸烟避免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可乐、咖啡等。(2)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 min后在测量血压。(3)应固定部位,一般以右上肢为准。(4)测量血压时应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5)嘱患者在测量血压时采用同一体位,取坐位或卧位。

    3  小结

    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医务人员有必要更加强健康教育。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到教会患者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Arch Intern Med,1997,157:2413.

2 Guidelines Subcomruittee.1999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Hyertens,1999,17:151.

3 Bhattacharyya A,Das P.Hypertension in elderly-an overview.J Indian Med Assoc,1999,97(3):96-101.

4 Goldstein N,Suyder M,Edin C,et al.Comparison of two teaching strategies.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1996,5(2):159-166.

5 王兰,全蕾,骆素萍,等.健康教育对腹透病人依从性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89-290.

6 邢俊武,钱士明.高血压患者的外周微循环变化.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8.

7 刘桂舫.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01.

8 徐贵成,刘宇莲.高血压病.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259-263.

9 张建,华琦.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9.

10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0-123.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干五病房

作者: 王海燕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