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几点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老年人。合理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已成为社会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已被人们重视。老年人由于身体各种功能的衰退,各器官的敏感性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相应减慢,更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大于60岁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青壮年的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人;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已成为社会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问题已被人们重视。老年人由于身体各种功能的衰退,各器官的敏感性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相应减慢,更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大于60岁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青壮年的2.5倍。因此,如何把握老年人合理用药能安全有效尤为重要。

    1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1.1  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动脉硬化等因素影响药物的溶解吸收;胃肠道动力下降,致使药物在胃肠道内被动扩散的时间延长,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量差异很大。

    1.2  药物的代谢  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代谢功能降低,药物代谢比较缓慢,影响药物的清除,可能是老年人对药敏感性增强和易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

    1.3  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机体的组成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体内含水量及肌肉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比例相对增加,因而水溶性药物分布降低,脂溶性药物则增高,老年人血浆中白蛋白浓度降低,可引起某些药物蛋白结合率降低,具有药理活性的非结合部分药物浓度相对增高。

    1.4  药物的排泄  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减少,仅为青年人的40%~50%[1],肾功能下降,导致药物半衰期(T1/2)延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

    2  老年人选药用药原则

    2.1  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药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病理变化,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不但疗效差还可使病情恶化。选用药物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要考虑到既往疾病及各器官的功能,以及药物对各脏器的毒副作用。

    2.2  调整用药的剂量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差,半衰期延长,因此对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必须时分慎重,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为成年人的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或部分特殊药品应用量更小,仅为成年人的1/4~1/2。笔者体会: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个人体质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轻、一般情况差的老年病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如有条件应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调整个体用药剂量。

    2.3  限制用药种类  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常多种药联合应用,要尽可能减少用药种类,有统计,同时服用5种药物,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6%,而服6种以上的药物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至81.4%[2]。所以,用药最好不超过5种,要注意所选药物是否都必要,同时要注意药物配伍时的协同作用,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避免联合,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2.4  掌握用药最佳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洋地黄类、胰岛素凌晨4时的敏感度比其他时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对长期用药者在病情控制后,采用隔日上午6~8时一次给药,这是根据激素昼夜分布的节律性,每日晨分布高峰,这时给予较大量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外源性激素的负反馈最不敏感,因而,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疗效较好。

    2.5  注意用药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储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机制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明显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年龄而增高。有学者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41~50岁的人中是12%,80岁以上的病人中达25%,老年人用药不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壮年高,而且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老年人用药要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同时要注意服药方法、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禁忌事项,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服药,智能障碍者要监督服药,以便及时发现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体会

    老年人用药要从整体出发,慎重考虑,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发病后及时就诊,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治疗,用药要简单,小剂量,掌握最佳用药时间,避免滥服药,大剂量长期服药,或盲目购药;医务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严格掌握药物的应用范围、性能、药理、药剂及配伍,要掌握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义务将知识服务于临床,要主动详细地向患者交待有关事项,特别说明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应禁忌的事项、服用方法,以便使患者能严密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药物反应或身感不适,应立即停药或到医院就诊,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在用药时须注意考虑更换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老年人常多病并发,详细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根据每个患者的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情况,要个体化用药,从实际出发,制订最简单的用药方案,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明珠,刘醒如.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护理.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3:61-62.

2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0.


作者单位:068150 河北隆化,隆化县医院内二科

作者: 张景芬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