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0期

糖尿病患者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6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6例患者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饮食的指导,生命体征的观察、血糖的监测、预防静脉血栓及感染、术后膝关节的康复锻炼等。结果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平稳,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6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16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6例患者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饮食的指导,生命体征的观察、血糖的监测、预防静脉血栓及感染、术后膝关节的康复锻炼等。结果 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平稳,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16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膝;人工关节置换;护理


      糖尿病患者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存在内分泌障碍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明显升高。对这类患者采取有效地控制血糖,加强基础和专科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和减少感染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5年9月~2007年1月我科共对16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手术前后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均为2005年9月~2007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例,女14例,年龄66~79岁,单侧膝关节置换14例,双侧膝关节置换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天下床活动者6例,术后9天下床活动者7例,术后10~12天下床活动者3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该手术创伤较大,创面愈合慢,患者顾虑多,与无糖尿病者相比,患者心理问题较严重,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尽量让患者及时调整保持良好的状态,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慢性病程的特点及饮食等日常起居应注意的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及其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告知糖尿病只要坚持合理用药,控制饮食,病情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

    2.1.2  术前功能练习  因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强直及肌萎缩,为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术前指导患者锻炼下肢肌肉,增强肌力及关节活动度[1]。为避免术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所造成的便秘和尿潴留,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

    2.1.3  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2次,保持切口处的皮肤清洁,防止破溃。备血800 ml。为预防感染,术前一天及术前30 min给予广谱抗生素,术前灌肠、留置导尿,禁食水6 h,充分控制血糖在7.1 mmol/L以下。

    2.1.4  加强消毒隔离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及某些慢性并发症,机体防御功能显著降低,对感染的易患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所在病房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地板2次,并要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尽量减少陪护,保持室内洁净和空气新鲜。

    2.2  饮食指导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糖的摄入,在限制糖的同时,还必须限制盐的摄入。因为食盐进入人体后,可激活体内淀粉酶的活性,加快淀粉的消化,从而加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升高[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适量增加一些蔬菜的摄入,如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毕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6 h,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引流液24 h少于50 ml即可拔除。做好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每日饮水1500~2500 ml,尿管护理每日2次,根据病情,术后第2天可拔除。预防褥疮: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鼓励和协助患者翻身,按摩骨突部位,避免顾此失彼,杜绝褥疮发生。疼痛的护理:常规使用镇痛泵,同时护理人员经常询问患者,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随时与医生联系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3]。

    2.2.2  防止切口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以控制,均不利于切口的愈合,是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本组病例采用在应用高效抗生素消炎同时,换药1~2次/d,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并密切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治疗效果良好。

    2.2.3  预防血栓  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屈曲15°~30°,患肢用弹力长袜,伤口持续物理降温72 h[4]。术前一天及术后一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静脉使用消肿药3~5天,减轻局部压迫。及早进行自主及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水肿情况及末梢血运情况。

    2.2.4  血糖监测  由于手术的应激及术中出血均可诱发术后血糖升高,因此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结果,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8.0±0.5)mmol/L,使用胰岛素时注意患者有无心悸、出汗、嗜睡等低血糖反应,随时掌握胰岛素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2.2.5  功能锻炼  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腘绳肌,所以糖尿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腘绳肌增强锻炼[5]。患者术后6 h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当日、第一日以肌肉收缩为主,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背屈训练、股四头肌训练、臀肌收缩训练。术后第二日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CPM机可帮助患者活动并且可明显减轻患者活动时带来的疼痛,每天增加5°~10°。在被动活动的同时逐渐增加主动活动时间及幅度[6]。为此,只要患者情况允许,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心理素质等情况可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术后7~9天,根据患者的情况,便可扶拐下地活动,先扶助行器或双拐行走3~5天,后扶单拐行走3~5天,之后便可弃拐慢慢行走。刚下地活动的几天内,必须强调安全性,避免损伤,在厕所、走廊、病房等处要注意加强保护,防止意外创伤或骨折。经上述的护理及康复锻炼后16例患者均取得显著效果。

    3  小结

    糖尿病患者在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伤口愈合较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同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说明此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及血糖监测,预防感染,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凯燕,喻姣花.骨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41-144.

2 徐静,王建,陈卫.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激光杂志,2000,21(4):72.

3 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4-156.

4 崔艳慧.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18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8.

5 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30-31.

6 王兆霞,李峥,刘华平,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状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59-161.


作者单位:100102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作者: 李爱珍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