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及护理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最终随访功能评价无显著差异,非手术综合疗法已被医疗界普遍认可。本文对LDH非手术治疗及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探索一种较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使患者回归社会。【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最终随访功能评价无显著差异,非手术综合疗法已被医疗界普遍认可。本文对LDH非手术治疗及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探索一种较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使患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从流行病学统计资料看,LDH男性占1.9%~7.6%,女性占2.5%~5.0%[1]。在祖国医学属于“痹病”范畴,根于肝肾亏虚,多由风、寒、湿邪入侵,瘀血留滞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后,造成其周围血液循环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炎性致痛物质渗出,激惹神经根周围而产生无菌性炎症[2]。据文献报道,只有5%的患者必须手术治疗[3],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最终随访功能评价无显著差异[4]。现将LDH非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进展综述如下。

    1 LDH的诱发因素[5]

    1.1 脊柱结构因素 对称或不对称的移行椎、脊柱侧弯或畸形。

    1.2 生理因素 (1)年龄、身高:30~50岁发病率最高。超过正常男、女平均高度及较大的腰椎指数和肥胖时,发病率高。(2)性别: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约为2∶1。

    1.3 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长期过度负荷。

    1.4 外伤因素 急性损伤、剧烈运动、腰穿。

    1.5 吸烟因素 吸烟者多有慢性支气管炎,经常咳嗽增加椎间盘的内压易致椎间盘退变。尼古丁可刺激自体免疫反应,易致早期椎间盘退变。

    1.6 疾病 糖尿病常致动脉硬化加剧,血循环障碍,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1.7 妊娠 妊娠期间子宫增大,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了腰椎间盘的应力。

    2 LDH的治疗

    2.1 卧床休息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可采取仰卧、侧卧、跪卧位,症状消失后在床上进行腰背肌力量锻炼,增加脊柱稳定性。

    2.2 骨盆牵引 采用间歇脉冲牵引和持续恒量牵引。牵引使腰背部肌肉松弛、纠正脊柱功能性侧弯并使椎间隙增宽、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挤压突出的髓核向前轻度移动回位,减少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6]。

    2.3 推拿治疗 推拿可以纠正脊椎、骨盆剖析位置失常,解除肌肉痉挛和松解粘连,缓解和消除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受伤组织修复[6]。患者俯卧位,由上至下予以腰部穴位点按,双侧骶棘肌采用推拿、捏、扌衮、拍击法,1次/d,治疗后尽量卧硬板床休息。

    2.4 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7]。循经选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疗程1~2周,每天1次,可持续2~3个疗程。

    2.5 理疗 理疗可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增加腰部血运。先按强档10~15 min,再按弱档15~20 min,每天2次,10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歇2~3天。

    2.6 骶管阻滞治疗 骶管阻滞治疗能抗炎,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肌肉痉挛[8]。黄灿飞[9]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曲安奈得注射液40 mg、维生素B1注射液2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 μg,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40 ml混合液行骶管硬膜外注射给药。杨向宇[10]采用2%利多卡因加注射用水行骶尾韧带周围麻醉,并将醋酸曲安奈得40 mg、2%利多卡因2 ml、地塞米松10 mg以及注射用水20 ml组成的混合液注入骶管硬膜外,均取得良好效果。

    2.7 中药内服

    2.7.1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机体血液供应,抗血栓形成、抗炎的作用[11]。李元明[12]认为,瘀阻为本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治宜活血行气、化瘀通络,应用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LDH。

    2.7.2 补肾活血通络法 补肾药物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改善骨关节退化趋向[11]。张建文[13]抓住肾虚的根本,以老方桂附地黄丸治疗LDH。

    2.7.3 温经散寒止痛法 崔西泉等[14]认为阳和汤在治疗LDH时对于证属虚寒者尤为适宜。选用乌附麻桂姜辛汤加味(由川乌、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蜂蜜组成)。

    2.8 中药外治 传统的中药外敷、膏药外贴、熏洗等方法,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从全身肌肤,孔窍、经穴通过渗透、吸收、扩散等途径进入腠理、脏腑,直接疏导全身腠理,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15]。

    2.9 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将针与刀的特点相结合,既可通过刀剥离软组织粘连,松解肌肉,降低椎管内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又可通过针刺疏通经络、气血,较快地缓解腰腿痛症状[16]。

    2.10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此法是将木瓜凝乳蛋白酶等注入髓核,使髓核的主要成分软骨黏多糖蛋白解聚,释放硫酸软骨素,从而溶解髓核,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17]。一般采用椎间盘内注射和硬膜外腔注射两种方法。

    2.11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牵引、神经阻滞、推拿、中药以及输液等多种非手术治疗运用2种或2种以上联合治疗LDH。

    3 护理进展

    3.1 一般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因急、慢性腰腿痛和下肢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生活质量下降,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及压力,增加自尊和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早日恢复健康。

    3.1.2 卧床休息 急性期绝对卧床至症状明显改善。进行非床旁治疗时,用平车接送。一般绝对卧床1~2周。

    3.1.3 饮食护理 气滞血瘀型饮食宜进清淡可口,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青菜、米粥、面条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等阻滞气机之品。风寒湿型饮食宜温热,可进食温性、暖性的食物,如姜、酒,忌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肾阳虚可食补肾壮阳之品,如羊睾、狗肾等。肾阴虚宜食补肾填精之品,可选用甲鱼、紫河车、猪牛羊脊髓等食用[18]。多进食蔬菜、水果等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致腹压增大、髓核脱出。

    3.1.4 腰围使用 腰围可限制腰椎的屈曲活动,使损伤的椎间盘局部充分休息。使用腰围时上缘需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以下。使用时间以3~6周为宜,最长不超过3个月,以免继发肌肉失用性萎缩以及脊柱各关节不同程度的强直。

    3.2 牵引护理 患者卧于硬板床,系上骨盆牵引带于骨盆,将床脚垫高20 cm,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肌肉情况而定,可以是体重的1/3,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30~60 min左右,若体能好,牵引时间可延长,每3周为一疗程。

    3.3 推拿护理 推拿后令患者卧床休息15 min左右。早期宜绝对卧床休息,可用腰围固定,减少腰部活动,注意腰部保暖,愈合后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3.4 针灸护理 针灸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出汗等一些情况。饥饿、极度疲倦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刺针,体质虚弱尽量采取卧位。若出现晕针、局部皮下出血、滞针等异常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19]。

    3.5 理疗护理 治疗中注意保暖,根据患者皮肤的敏感度调节治疗强度,经常询问局部皮温适宜度。对皮肤感觉不灵敏者,按时间调节强、弱档,以免烫伤。

    3.6 骶管阻滞治疗护理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规程;骶疗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头痛、胸闷症状;绝对卧床30 min~3 h,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7 中药护理

    3.7.1 中药内服护理 所服中药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作用。根据传统气血流注理论,将重要的服药时间调整为每日子、辰、申时给药,以期发挥更好的疏通经络、祛除瘀血之功[20]。药物宜温服,服药期间注意饮食宜忌。

    3.7.2 中药外用护理 (1)在敷药前询问患者有无皮肤过敏史,向患者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观察敷药后局部的皮肤变化,如局部皮肤出现有红疹或瘙痒应即停止,及时处理并做记录。局部皮肤有伤口或破损,则禁止敷药,以免造成感染。(2)在熏蒸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温度及熏蒸过程中有无眩晕等不适;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熏蒸一般每天1次,每次30 min,视病情也可2次/d。

    3.8 针刀护理

    3.8.1 术前护理 常规检查,心理指导、用物准备、术野准备。

    3.8.2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针刺部位的皮肤感觉、颜色、有无渗血、皮下血肿及血管神经损伤等。(2)术后3天勿洗澡以防针刺部位感染。(3)仰卧硬板床,翻身时保持脊柱水平位置,必要时使用腰围。(4)根据病情用腰椎牵引带做持续对抗牵引1~2周。(5)术后第二天给予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2 h。(6)指导患者于术后第3天加强腰背肌锻炼,每周1~2次,最多不超过5次。

    3.9 髓核化学溶解护理 治疗后静卧10~20 min,无不适送返病室,继续卧床休息4~6 d,然后允许下床自由活动。术后连续3天观察有无过敏、腰痛、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临床演变,逐周随访至1~2个月,以后顺时延长[21]。

    3.10 功能锻炼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初始对患者进行示范、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简介一种治疗腰部疾病的医疗体操:八段锦中的三节动功[22]。“两手托天理三焦” 直立,两臂自两侧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托天,两足跟离地(吸气),复原(呼气)。“五劳七伤往后瞧” 直立,头慢慢左转,眼望后方(吸气),复原(呼气)。再向右作同样的动作。“两手攀肾固腰肾” 直立,上体前屈膝盖挺直,两手握两足尖,头略抬高,随后恢复直立。再两手背抵住后腰,上体后仰,复原,自然呼吸。

    3.11 健康宣教 (1)防止外伤、慢性劳损而反复发作。(2)避免弯腰及负重活动,不要保持特殊姿势或强迫体位过久。(3)正确卧、坐、站姿势。卧位:可仰卧或侧卧,侧卧应屈膝,最好右侧卧位。坐式:背微微向前弯,使腰部能靠在椅背上。站式:脚重心尽量往前,要轮流将身体重量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脚,膝关节微弯。(4)注意劳动保护,不要疲劳过度;脑力劳动者,避免过度劳思;节制性生活。

    4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中医疗法和西医新疗法的结合已为医界瞩目共识。如何从整体护理出发,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尤其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方面及时予以护理介入,缩短病程,提高生命质量,早日回归社会,是护理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5.

2 潘惠萍,段跃水,连卓.综合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80例报告.中医正骨,2006,18(8):54.

3 董伟凤.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9):1342.

4 海涌.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4):320.

5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6-241.

6 查和萍,张晓刚,李义凯.胸椎掌按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按摩与导引,2005,21(11):5.

7 杨恍.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63.

8 李泽恩,刘通.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2887.

9 黄灿飞.手法配合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39-40.

10 杨向宇.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25.

11 崔英先,王敦庆,聂伟志.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概况.中医正骨,2006,18(8):77.

12 李元明.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1,9(1):39.

13 张建文.桂附地黄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中成药,2005,27(4):3.

14 崔西泉,于学美.阳和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山西中医杂志,2005,24(2):92.

15 白建梅.中药熏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3(8):84.

16 王小亮,刘通.中医疗法结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4):47.

17 李杨.临床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3.

18 周仲芳,熊廷莲,金永芳.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辨证施护.泸州医学院报,2001,24(3):260.

19 薛梅,徐敏华.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海护理,2006,6(3):46.

20 李益龙,骆红,刘定安,等.浅议择时服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湖南中医药报,2003,19(4):16.

2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5-516.

22 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6.


作者单位:200437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崔屹,曹玲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