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2期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消除脑卒中患者各种消极的心理。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不仅对躯体而且对精神都起到了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关键词】脑卒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消除脑卒中患者各种消极的心理。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 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发病率及复发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致残率,效果佳。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不仅对躯体而且对精神都起到了很大的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是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若不进行有效的救治及精心的护理,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心理状况,通过护理评估,总结归纳,将其分为四型:盲目乐观型、恐惧焦虑型、压抑郁闷型、过分依赖型。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2月共收住82例脑卒中患者,年龄55~76岁,死亡5例,出院77例,留有后遗症58例。

    2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2.1 盲目乐观型 由于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对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医护人员的语言不能充分理解,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转,他们没有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和危重性,盲目乐观,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2.2 恐惧焦虑型 突然出现的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生活改变等,使患者极度恐惧,加之失语,愿望难以表达,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有的焦躁不安,担心治疗不好会死去,常常失眠,不思饮食,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治疗和护理缺乏信心。

    2.3 压抑郁闷型 此类患者大多为女性,由于疾病影响,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尿床、床上大小便等),害怕家人,同室病友遗弃。语言功能障碍,不善于与人交流,造成沟通困难,常压抑自己的情感,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

    2.4 过分依赖型 患者年龄多为70岁以上,处于康复期。由于年龄偏大,自理能力低下,部分肢体功能丧失,常过分依赖家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锻炼时胆小,害怕跌倒摔伤,情感上敏感脆弱,有时出现反常行为。

    3 护理对策

    3.1 盲目乐观型 向患者讲明疾病知识、注意事项,耐心细致,语言缓慢清晰、通俗易懂,使其易于接受,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讲明严重性、危害性,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提高对医疗的依从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3.2 恐惧焦虑型 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主动与其交谈,首先介绍病区环境及医生、护士,减轻陌生感,放松心情;根据接受能力与其讨论病因、诱发因素,以便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制订护理计划;也可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来激发意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3 压抑郁闷型 针对内心压抑型患者,运用沟通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顾虑,耐心倾听,多给其倾诉的机会,发泄苦闷。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交流时,不能使用刺激语言,逐步消除压抑心理。

    3.4 过分依赖型 处于恢复期患者,体能的锻炼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利于减轻过分依赖心理,二者互为影响。护理此类患者,应耐心与其交谈,了解其心理特点,激发主动性、能动性,取得配合,不能操之过急,循序渐进,必要时给予心理暗示,多鼓励,增强信心,感情脆弱者,给予情感支持。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分型,笔者体会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痊愈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消极的心理因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士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的心理因素,可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作者: 杜翠华,沈素芹,汪 玉,宋 伟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