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5期

1例右手背放射性瘢痕扩大切除取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1例右手背放射性瘢痕扩大切除取右腹壁浅动脉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术后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如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对疗效和护理结果满意。【关键词】皮瓣移植护理由瘢痕挛缩造成手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1例右手背放射性瘢痕扩大切除取右腹壁浅动脉皮瓣移植术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充分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如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对疗效和护理结果满意。

【关键词】  皮瓣 移植 护理

  由瘢痕挛缩造成手功能障碍者临床上较常见,为恢复手功能而行各类手术的均有,但9 cm×10 cm大小的瘢痕切除后整块皮瓣移植成功的报道尚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尝试1例获成功。2006年6月,我科收治1例因放疗致右手背皮肤萎缩瘢痕产生患者,采用右手背放射性瘢痕扩大切除取右腹壁浅动脉带蒂皮瓣移植术,收到了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出生后,家长发现患者右手背数个黄豆大小的肿块,手指及手腕活动正常。为进一步诊治,出生3个月后到某院就诊,门诊穿刺后肿块逐渐明显,整个右手背可及。遂取活检,病理示:海绵状血管瘤。后到另一医院行同位素放疗后,肿块萎缩消失,右手背皮肤萎缩瘢痕产生。4年前,在右手背瘢痕处长出三颗黑色的菜花状新生物,病理活检:右手背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增生。于2006年6月15日入我院。查体见右手背皮肤萎缩变薄,干燥脱毛,表皮明显角化变硬,病变累及整个右手背,并可见三颗黑色的菜花样新生物,表面干燥,无破溃。右手掌近尺侧可见皮肤明显萎缩,角化变硬。右手指皮肤外观尚正常,右小指对掌轻度受限,其余四指活动正常,手指及手腕活动正常。于6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手背放射性瘢痕扩大切除+右腹壁浅动脉皮瓣移植+右大腿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右上肢外侧以石膏和腹带固定,手臂不能外展,右手及前臂以黏性绷带固定在右侧腹壁上,使皮瓣蒂保持松弛不受压。术后予抗炎对症支持,恢复良好,皮瓣成活,再于2006年7月19日行右下腹带蒂皮瓣断蒂术,术后予抗炎对症支持,一般情况良好,创面愈合良好,故于2006年7月21日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患者大学在读,文化水平高。简单介绍手术的方式、过程、目的,治愈病例及术后应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为防止血管痉挛,劝告患者戒烟[1]。(2)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大小便困难而增加痛苦。(3)术前2天术区行常规清洁处理及备皮,术前1天再次剃术区汗毛,清洁擦干,用碘酊消毒,无菌巾包扎,术晨再次消毒包扎。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1)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里(2人间),室温控制在20 ℃~25 ℃(中央空调),由其母亲陪伴。术后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0天。(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脉搏、呼吸及体温,注意热型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3)饮食护理:严格执行医嘱,术后10天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半流质。目的是减少排便的机会,利于伤口的愈合。(4)加强术后心理护理:术后须将患肢固定4周左右,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使末梢血管收缩而导致血液循环欠佳,影响皮瓣成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释手部固定的目的和重要性,疏导不良情绪。

  222  主要并发症的观察  皮瓣坏死是皮瓣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密观察皮瓣血运通过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指标,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综合判断,及早发现皮瓣坏死,以求早期处理。

  2221  皮温  注意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较。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5 ℃~2 ℃,若比正常皮温相差低于2 ℃,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皮温突然增高超过正常范围,且局部有刺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提示有感染可能。移植的皮瓣常用多层纱布覆盖,以防受外界温度影响[2]。

  2222  颜色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积极预防血管痉挛[3]。主要观察移植组织肤色是否红润、苍白、红紫。因人体各部位肤色不一样,观察时注意既要与供皮区周围肤色相比,又要与受皮区肤色相比[4]。若皮肤颜色变浅或苍白,提示动脉血供不足,有栓塞或痉挛。相反,颜色大片或整片变深应考虑静脉血回流受阻或蒂部受压所致,应由远心端向蒂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随着血栓加重,继而变为红紫或黑紫。

  2223  肿胀程度  术后皮瓣均有水肿过程,3~4天后静脉逐渐沟通,皮瓣静脉回流即可迅速改善而消肿。根据肿胀程度可出现皮纹存在、皮纹消失、水疱:动脉血供不足皮瓣塌陷,皮纹增多;静脉回流受阻,皮纹消失,张力增大,表面光亮,有水疱或皮纹出血,如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

  2224  毛细血管回流试验  主要观察真皮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状态,血运是否存在。正常值为1~3 s,如果大于3 s则血运障碍,毛细血管反应不存在,即血运中断。毛细血管回流试验[5]:即采用棉签或针头压迫皮瓣1 s后松开,观察皮瓣颜色,若3~5 s内恢复为正常,否则为毛细血管试验迟缓,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5  皮瓣生长情况  可用针头刺入皮瓣内5 mm,拔出后轻轻挤压周围组织,若有鲜红血液溢出,说明正常。若反复针刺后仍不见血液溢出,说明可能存在动脉危象;若暗红色血液溢出,说明静脉血流受阻。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免肌皮瓣坏死。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关键。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31  保温护理  术后保温尤为重要。每日两次用周林频谱照射创面30 min,距离创面60~80 cm。这不仅促进皮瓣血液循环,而且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减少细菌感染机会,促进皮瓣愈合。

  2232  术后体位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6]。术式牢靠有效固定上肢也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过松使皮瓣受牵拉,影响皮瓣血液循环,起不到外固定的作用;过紧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瓣缺血。采用石膏托固定右上肢,定时松绑,以利于皮瓣血供。同时向患者强调被动或强迫体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的腕、肘、肩关节轻微的被动活动。夜间多巡视患者的睡觉姿势,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合适体位。

  2233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5-HT),5-HT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不及时处理可致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故术后应及时给予止痛片。局部包扎固定,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以防压迫。术后所有治疗护理操动作轻柔,尽量减轻疼痛。

  2234  预防伤口感染  早期、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保持皮片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做好记录,防止皮瓣皮空隙处积血、影响皮瓣成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抵抗力,以利组织修复。

  224  康复功能锻炼  因术后患肢需固定3~4周,肢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位,故皮瓣断蒂后应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肢体活动从小幅度开始,协助其由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并逐步加大活动幅度。

  3  结论

    皮瓣移植术后,对移植组织血液循环观察可通过对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的耐心细致全面的观察,综合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早期处理。同时还必须确立系统有效护理措施,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保暖,对患者体位、疼痛、给药等一系列护理问题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可大大降低血管危象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亢华章.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实用手外科杂志,2006,20(4):226.

  2 邢丽娜.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44-4445.

  3 杨华,张洁萍.1例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84-585:.

  4 汪良传,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5.

  5 徐佑兰,何腾霞,李明霞.颈部带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护理进修杂志,2003,18:162.

  6 石美鑫.实用外科杂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


作者单位:310016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作者: 顾磊磊 许惠芳 方 芳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