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8期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在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学时的分配、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育背景及教学方法等。【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课程编制护理专业Analysisonquestionsincur......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在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学时的分配、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育背景及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  基础医学课程 课程编制 护理专业

    Analysis on question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nursing basic medical courses

    ZHAO Yang-ping.CCU Department of Luohe Hospital in Tongzhou District,Beijing 101149,China

    [Abstract]  Because basic medical courses are basic curriculums of nursing and other related medical specialities,it is related with latter curriculums and clinical work if they are approriate.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bout basic medical courses of nursing speciality in our country now,for example,the distribution of credit hours,the choice of materials,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eachers,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Key words]  basic medical courses;curriculum development;specialities,nursing

    基础医学课程主要阐述人体正常和异常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先期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12门经典的分科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

    课程编制指在一定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对课程及内容选择、编排,最后形成可实施的课程方案的过程[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综述如下。

    1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分配

    中外历次课程改革,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专家都认为自己研究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课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要把课时分配科学合理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要承认每门学科对完成教育培养目标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

    1992年教育部的调查研究显示国内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4.44%[2]。1995年后各院校纷纷进行改革,护理课程的结构进行了调整,改革后本科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10.8%~23.6%[2,3] 。侯李等的比较研究显示美国的基础医学课程占11.08%[4]。日本经过1967年、1989年和1996年三次大修改,现行基础医学课程如下:人体的构造与功能和疾病的形成与康复的促进共讲授15个单位(注:理论及操作课时:15~30 h为1单位,实验及实习课时:30~45 h为1单位)[5]。

    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但是国外研究[6]结果显示教师比护理学生更满意学时的分配。学术背景不同的教师其观点是不一样的。取得精神护理的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该取消,而取得基础医学学位教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取得护理学位的教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该维持现状。但是76%的学生(169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6]。这与Trnobranski的研究[7,8]有一致的结论。学生认为基础医学的课时不足或太不足了,应增加51%~81%的课时(原144学时,仅生理学和解剖学,微生物学和药理学在分支课程中学习)[9]。在巴基斯坦Aga Khan大学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教学时间需要增加[10]。

    我国研究者1998年底随机抽取的上海市27家二、三级医院共112名护理人员及38名香港各医院护理工作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基础医学课程太多,艰涩而意义不大[11]。这显示的是我国改革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特点。

    2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材

    护理专业在以基础医学为主导地位时却没有护理的书,所有的书都是为医学生准备的,由医生或基础医学教师所编著[12]。我国在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前基础医学教科书都是通用的,在书的封面可以看到“供医学、护理、口腔和卫生专业使用”字样,这可能与没有教基础医学的护理专职教师有关,也与医学与护理同学制,甚至在一起上课有关。

    据报道,72%(197)的学生认为固定的教材比其他的材料更好,除了使用教师介绍的核心教材外,很少有学生(12%,仅28人)用其他的参考资料[6]。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7,13,14],这就需要有适合于护理专业学习的教材。

    我国在改革中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于是在改革后许多护理院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材料。在任一医学书店或综合书店的医学专柜,都会发现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而且书籍的名称还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改革后基础医学部分科目形成新的综合课程有关。

    3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师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教育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或者生物学教育,他们同时教授医学其他专业学生和护理学生,甚至在同一课堂讲课,只有协和医大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就这些教师也只是医学教育背景。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不能引导护理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对于我国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师的学历没有调查,可能是专职于教本科护理学生的基础医学教师太少。像这种过分依靠医学专业来教授护理基础医学知识也导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像英国和美国这些国家对护理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15~17],于是许多教师取得社会学、教育学、社会政策和心理学学位,几乎没有护理教育者到基础医学领域深造[7,18,19]。若用生物学毕业的研究生教育护理学生,虽然基础医学知识丰富,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把基础医学理论与护理实践相连,同时临床上的护士没有足够的基础医学知识去承担这个任务[18~20]。于是在英国2000年规划中提及欢迎微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等基础医学专家与护理教师共同参与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学[6,7,9,21]。这样既避免单纯护理教师教授基础医学知识的肤浅,又避免了单纯基础医学专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基础医学由基础医学部(系)而非护理系承担[22]。但是在这两国活跃着一批致力于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的学者,如Casey[22]、Thornton[23]、Bullock[24]等都为护理基础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韩国三年制大专的基础医学课程绝大部分是由有着护理专业背景的老师来承担的,而本科生的课程绝大部分是由有着医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来承担的,另外少部分有着生物学教育背景的老师也担任该类课程的教育[25]。

    4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有关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较多的,可能与现今护理教师更关注于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14,26]。由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投入使用,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认为自学应是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而学生则认为是最无效的方法[19],但学生认为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19,27,28],这也适应了学生激增,教师资源不足的状况。但有研究[6]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是没有用或几乎没用的,这可能是因为一次讲课时间太长,内容太多,学生不能适应。但是在过去医学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形成具有护理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最主要的研究点之一。但是国内外没有专门这方面的研究。尽管教师都认为小组学习和实验室的学习是有益的,但是有三成学生认为是无用的[6]。这是由于学生实验小组的人数太多,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5  有关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5.1  授课内容缺乏指导  在护理专业领域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10,13,14,29,30]都没有特别的指南对于基础医学内容所要教的质量、复杂性和深度进行指导。31.3%的教师认为是对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不够[19],这也被Akinsany的研究[13,14]所证实。国内外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对护理实践的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23,26],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做什么来确定教学内容。

    5.2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是许多国家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如立陶宛[31]、英国[19]、我国[11]。

    在基础医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基础医学课程难学,教师感觉到了基础医学是学生最难学的科目。其中药理学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课,但是也是最难学的课程[6,9,20]。护理学生在基础医学上所花的学习时间较多[6]。英国的一系列研究[13,14,19,32]表明学生学习完基础医学课程以后,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韩国护理生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与此一致[25]。其实许多教师也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19]。为此在学习的教材中加入基础医学和实践相关的例子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探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好的解决办法[18]。另外鼓励教师取得基础医学的学位,对知识及时进行更新,与有基础医学背景的教师进行专题讨论会也不失为两种好的办法[19]。解剖学和生理学是介绍人的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时不能把基础医学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认为基础医学与护理无关[33]。

    Jordan认为基础医学与理论联系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需要教师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有深厚的临床背景[33]。但是有众多研究证实护理教师和临床护士认为自己的基础医学知识不足[19,20],所以未获得基础医学学位的护理教师教授相关于护理的科学知识,使得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肤浅、不恰当和过时[19]。而那些持有基础医学学位的护理教育者往往只有单一科目的资格证书,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完全综合到护理实践中[33],而用生物学毕业的研究生教育护理学生,导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18]。有研究表明最好由临床护士来告诉学生如何护理病人[34],但是临床护士的没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去指导学生[18,20]。

    5.3  教学模式过渡初期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改革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教学上未起到很好的效果[35]。

    6  总结

    以上是现今国际上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待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具体进行分析和论证。我国在某些方面1995年起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其中对基础医学课程编制进行很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学时进行很大的删减,去除各课程间的重复部分,课程采取综合课程模式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具体在我国护理专业采取何种课程编制方式,以满足护理专业特色而区别于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闫瑞芹,沈宁,蒋艳.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20(1):75-77.

4 侯李,任贵生.中美高等护理教育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5:15-18,35.

5 才越,顾胜军.日本的护理教育(二).日本医学介绍,1999,20(6):285.

6 Shn Davies,Fiona Murphy and Sue Jordan.Bioscience in the pre-registration curriculum:finding the right teaching strategy.Nurse Education Today,2000,20:123-135.

7 Trnobranski PH.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he nursing curriculum:a challenge for educationalist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3,18:493-499.

8 Trnobranski P.Biological Sciences in Project 2000:an exploration of statu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6):1071-1079.

9 Sue Jordan,Shan Davies,Barbara Green.The biosciences in the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curriculum:staff and students’perceptions of difficulties and relevance.Nurse Education Today,1999,19:215-226.

10 Michele JU,Shamsah Rehmatullah,Saleema Hashwani,Shehla Khan,Perviz Husain,Rafat Jan.The implementation of Bachelor’s of Science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Pakistan.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1999,1:221-228.

11 林晓云,桑未心.护理课程有待提高专业化水平——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调查报告.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9:544-545.

12 Science in nursing curriculum.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8(3):680-682.

13 Justus A,Akinsanya.The life sciences in nursing:development of a theoretical model.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87,12:267-274.

14 Justus A.Akinsanya,Jack c.Hayward.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nursing education:the contribution of bionursing.Nursing Times,1980,76(10):427-432.

15 Yu Xu,Zhaomin Xu,Jianhui Zhang.A Comparison of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7):310-316.

16 French P,Anderson J,Burnard P,et al.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baccalanreate nursing degrees’collabo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594-602.

17 Barton TD.The intergration of nursing and miderwifery education within higher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a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1278-1286.

18 Margaret Clarke.Nursing and the bi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5,22:405-406.

19 Molly Courtenay.A study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nurse education.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1,16:1110-1116.

20 John Clancy,Andrew McVicar,David Bird.Getting it right? An exploration of issues relating to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nurse education and nursing practic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6):1522-1532.

21 Wynne N,Brand S,Smith R.Incomplete holism in pre-registration nurse education:the position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470-474.

22 Georgina Casey.Analysis of Akinsanya’s model of bionursing.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1065-1070.

23 Tina Thornton.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evance of biological,behavio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in nursing education.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180-186.

24 Bullock S,Manias E.The educational preparat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pharmacology:a survey of lecturers’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2,40(1):7-16.

25 Smi Choi-Kwon,Kyung Ja Song,Gyeong Ju An,et al.How Korean RNs Evaluate Thei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Biosciences.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7):317-320.

26 谢德秋,钟宇飞.医学基础课程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对策-进行教学内容专业适用性的研究.中等医学教育,1999,17(9):11-14.

27 Liz Sutcliffe.An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nurses change their leaming style according to subject area studied.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3,18:647-65.

28 Nicoll L,Butler M.The study of biology as a cause of anxiety in student nurses undertaking the common foundation programm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4:615-624.

29 Sue Jordan,Ken Reid.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nursing:an empirical paper reporting on the applications of physiology to nursing car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169-179.

30 Sue Jordan,Nikki Potter.Bioscience on the margin.Nursing Standard,1999,13(25):46-48.

31 Kapborg I.The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me in Lithuania:voices of student nurs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4),857-863.

32 Stuart Hislop,Bill Inglis,Peter Cope,et al.Situating theory in practice student views of theory-practice in Project 2000 nursmg programm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171-177.

33 Sue Jordan.Should nurses be studying bioscience?A discussion paper.Nursing Education Today,1994,14:417-426.

34 Phillips RM,Davies WB,Neary M.The practitioner-teacher:a stud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mentors in the preregistration nurse education programme in Wales:part 2.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6,23:1080-1088.

35 阎宁.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综合教学必要性之我见.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146.


作者单位:101149 北京,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CCU科

作者: 赵艳萍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