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8期

36例早产儿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方法。方法保暖、吸氧、母乳喂养、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结果36例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出院时均能自己吮奶。结论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方法。方法 保暖、吸氧、母乳喂养、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结果 36例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出院时均能自己吮奶;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在2 300 g以上;无并发症;无营养缺乏性疾病。结论 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早产儿 基础护理 特殊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 g,身长在46 cm以下的婴儿[1,2]。由于出生时未足月,早产儿体内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成熟,体质弱,适应环境能力差,胎龄越小越不易存活。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为了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共出生早产儿36例,出生后均表现为吸吮能力差、自主呼吸弱、适应环境能力差。

    1.2  方法  将早产儿置入暖箱,吸氧,母乳喂养,积极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管理,为亲子情感建立提供支持。

    2  结果

    36例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出院时均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温21 ℃~24 ℃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 g,并达到2 300 g以上;无并发症;无需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的症状。

    3  护理

    3.1  加强环境管理

    3.1.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热,体温偏低,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病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4 ℃~26 ℃,相对湿度在55%~65%[1]。根据早产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的不同,暖箱温度灵活设置,体重1 001~1 500 g者,箱温设置在32 ℃~34 ℃;体重<1 000 g者,箱温设置在34 ℃~36 ℃。

    3.1.2  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监护仪设定为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用力摔碰暖箱门等。保证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使其尽早建立规律的日夜作息。

    3.1.3  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室内的光线太暗或者太亮,都不利于孩子大脑和视力发育。强光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可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尤其是直射眼部,窗户上可遮一层纱质窗帘;避免长时间日光灯连续照射,可降低日光灯瓦数,在晴天时采用自然光线;在夜间或睡眠时,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可使用遮光罩,为孩子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保证孩子的睡眠。

    3.2  合理喂养  早产儿生长发育快,但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2]。母乳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因为早产儿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的数量较足月儿母乳多,而且早产儿母乳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免疫机能,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但单纯母乳不能够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额外供给一定量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临床上经常使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早产儿配方奶或者经过比例配制的三大营养物质来满足母乳喂养的不足。 

    3.3  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早产儿比足月儿体质弱、抗病能力差,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疾病和感染。除医护人员和孩子的父母外,尽量不让其他人靠近早产儿。在对早产儿进行检查、护理和喂奶时,要换上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或戴无菌手套。早产儿应采取侧卧位,左右两侧交替侧卧,这样可以使婴儿两侧肺部都能很好地扩张,还可以通过变换体位改善他们的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早产儿极易吐奶,侧卧位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4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呼吸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出生后往往需要吸氧,而氧气为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经过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在满月时,一定要请眼科医生进行眼底检查,如发现视网膜病变,应及早进行治疗。 

    3.5  保持舒适体位,加强亲子间亲密接触  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和心理行为的发展。在安置早产儿体位时,可以用毛巾或床单制作卧具,使其手脚能触及,产生安全感;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抚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出生后数周内的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鼓励父母参与婴儿的护理活动。

    4  小结

    早产儿出生时,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完善,生理功能较足月出生儿差。根据其出生后的不同表现,及时实施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以后,不仅降低了早产儿死亡率,还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洪黛玲.儿科护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6.

2 孙德凤,马莉.实用新生儿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


作者单位:1013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作者: 裴金晶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