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0期

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健康教育是改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健康教育影响因素护理对策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患者住院过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健康教育是改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患者住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育,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掌握康复保健知识[1]。因此,护理工作中需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健康[2]。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践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因素,制订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评价,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   影响因素

    1.1   护理方面的因素

    1.1.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据卫生部医政司1995年对全国108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编制达标率仅为6.84%,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十分严重,护理人员缺编直接导致劳动强度增加[3]。护士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身心疲惫,除忙于日常的基本治疗护理外,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健康教育。

    1.1.2   知识缺乏   我院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中专生,在传统的护理教学中,缺乏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健康教育知识继续教育的系统培训。护士除每天忙于常规的护理外,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致使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较慢,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1.3   观念陈旧   许多护士只注重每天单一地执行各项治疗护理,认为医嘱以外的事可做可不做,观念未更新,固守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只注意护理记录的书写,忽视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开展健康教育带来了困难。

    1.1.4   缺乏交流沟通技巧   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沟通技巧,在健康教育时用命令式语言,解释不耐心,语言机械,态度生硬、冷漠。有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语速过快或将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使其无法完全理解与接受。

    1.2   患者方面的因素

    1.2.1   患者缺乏对护士的信任   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患者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所以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

    1.2.2   患者的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的不同,决定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高低。老年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1.2.3   对自身疾病的关注程度   有些患者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听后即忘,说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程度不够,即健康责任的水平较低[4]。

    1.2.4   生活习惯   部分患者存在着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如:嗜烟、嗜酒、喜食辛辣食物及腌制品、不喜欢运动等。这些习惯很难在住院期间得到改善和纠正,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其他因素

    1.3.1   健康教育方法单一   护士只简单地照本宣读,一些专业性术语让患者难以理解和接受。患者对能记住的内容很少,效果比较差。

    1.3.2   健康教育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计划性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护士不主动接触患者,缺乏与患者足够的沟通,忽视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不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1.3.3   医护配合欠佳   护士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护士在教育时出现与医生说法不一致或前后矛盾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护理对策

    2.1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缺编,护士工作繁重,无多余时间和精力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只有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才能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完成健康教育任务。

    2.2   转变护士观念,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能否成功地实施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取决于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能力[5]。只有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树立现代护理观,才能自觉地进行健康教育。科内和院内组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自我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2.3   掌握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   一位合格的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基础上的,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其步骤: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由于程序化健康教育借鉴了整体护理的程序框架,使护士能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克服了单一卫生知识宣教单向传播,随意性大,简单机械,对象泛化,不注意效果评价等缺陷,从而增加了教育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奠定了基础[6]。

    2.5   建立个别指导为主,教育手册为辅的教育模式   科内对常见疾病的知识、术前准备、术后指导、出院注意事项等知识制成宣传小册子。在患者入院时先将小册子发于患者,让其了解基本的教育内容,然后再在不同阶段进行讲解、示范,进行强化。因个别指导所需的时间和人力多,且效率低,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普及。所以要鼓励护士善于见缝插针,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讲解、示范。有条件的话,可在科内建一个健康宣教室,在里面放一些有关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的资料,以供患者取阅。

    2.6   保持良好的医护关系,加强医护合作   责任护士应经常与主管医生沟通,互通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保持医护解答一致,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3   小结

    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7]。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医疗护理措施的理解,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给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而提升了医院的整体信誉,而医院信誉对患者来讲是一种良性心理刺激,能调节有害人体健康的心理因素而促进康复[8]。在健康教育中护士的知识可以得以体现,这有利于提高护士在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骏.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4):53-54.

2 董军华,屈红.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卡在干部病房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6,21(7):66-67.

3 叶巧玲,吴卓洁.护理人员压力成因与对策.护理研究,2007,21(2):290-292.

4 方蘅英,张美芬,陈妙霞.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水平调查研究.护理学杂志,2006,21(15):58-60.

5 王赛育.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当代护士,2001,6:21.

6 吴新凤.程序化健康教育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实施体会.护理与康复,2007,6(1):52-53.

7 杨海霞.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1):82.

8 黄敏娜.就医者共性心理特征及护理调节.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60.


作者单位:310009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

作者: 沈航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