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恙虫病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让护士对恙虫病有进一步的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采集1984年以来我院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统计,说明该病的临床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果恙虫病在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16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焦痂(56%),溃疡(2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让护士对恙虫病有进一步的认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 采集1984年以来我院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统计,说明该病的临床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果 恙虫病在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16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焦痂(56%),溃疡(22%),皮疹(53%),淋巴结肿大(67%),肝肿大(53%),脾肿大(42%),除此之外,患者均有2个以上系统或脏器损害。结论 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是具备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焦痂四大临床特征外,还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密切的病情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本病的护理要点。

【关键词】  恙虫病;临床分析;护理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chigger)为媒介将本病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eschau)等[1]。我院1984年6月首例恙虫病的发现至2007年10月共收治恙虫病167例,现将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诊断参照文献[2]。

    1.2  一般资料  本组167例,男109例,女58例;年龄2~59岁。学龄童7例,农民67例,学生55例,工人21例,乡镇干部17例。36例发病前半月均有野外作业及草丛坐卧休息史。

    1.3  方法  记录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统计相关数据,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2  结果

    2.1  不同季节发病情况  见表1。表1  恙虫病在1~12月的发病例数(略)

    2.2  症状及体征  见表2。表2  167例恙虫病的症状及体征情况(略)

    2.3  并发各系统功能损害情况  见表3。表3  167例恙虫病并发各系统功能损害情况(略)

    2.4  治疗及预后  分别用氯霉素、四环素2 g/d,左氧氟沙星0.4 g/d,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支持对症治疗,治愈165例,恶化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3  护理

    3.1  仔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3.1.1  认真寻找焦痂或溃疡  本组131例有焦痂或溃疡者,门诊首次发现30%,70%病例均是入院后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故仔细寻找焦痂或溃疡,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恙螨幼虫好侵袭人体潮湿,气味较浓的部分,溃疡一般不痛不痒,患者本人也不易觉察或即使是发现了也不引起重视。或溃疡发生在隐蔽处羞于启齿而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如1例女性患者因为溃疡在大阴唇处,不好意思报告医生,一直未确诊,病情遂日益加重,入院第四天护士在给患者翻身时发现,溃疡面积2.5 cm×2.5 cm及0.5 cm×0.5 cm,中心覆以黑色焦痂。报告医生查OXk 1∶320阳性,确诊恙虫病合并多系统功能损害。经换用对本病有效药物氯霉素治疗,1个月后病愈出院。

    3.1.2  详细观察和注意辨别皮疹  根据资料报道,该病皮疹见于病程第4~6日,为暗红色斑丘疹,多为充血性,少数呈出血性,不痒,皮疹持续3~7天消退,可遗留少数色素沉着。本组皮疹检出率为53%,出疹日期约3~10日,最早1例为起病当天,最迟1例为病程45天,可见在护理工作中如能密切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亦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佐证。如本组1例患者因发热待查入院,肌注氨苄青霉素过敏就诊,但仔细观察发现皮疹虽分布广泛(遍及胸、腹、四肢、面部、嘴唇),但部分皮疹呈水疱型,而后结成黑色焦痂,考虑与一般氨苄青霉素过敏不同,报告医生后,作OXk检查,滴度进行性增高,达1∶640,确诊恙虫病。故临床上应强调对不典型皮疹的观察与分析,避免误诊。

    3.2  对皮疹及溃疡焦痂的护理  皮疹、焦痂若无继发感染,不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擦破皮肤可自愈。若继发感染一定要给予相应处理。本组1例因焦痂与溃疡发生在大腿内侧,由于卫生习惯差致焦痂脱落,溃疡感染多日不愈,笔者用“桂林西瓜霜”治恙虫病并发口腔炎而得到启发,喷敷患处2~3次/d,3天溃疡面愈合。

    3.3  观察体温  (1)注意热型改变,本病一般呈弛张热型,发热期5~72天,平均21.5天。(2)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浴,慎用药物降温,因大多数患者粒细胞减少,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若无继发感染,对症治疗1~3天体温逐日下降,至病程第10天降至正常。但大多数患者由于就诊较晚,毒素在体内作用时间长,致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热程亦长。7例热程达30天以上,其中3例超过60天,最长72天。

    3.4  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本文强调以下几点护理问题。

    3.4.1  注意出血倾向及处理  恙虫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本组病例血液系统损害严重,见表3。其中继发血小板减少102例,占61%(有1例Pt>2.2×109/L)。48例均有注射部位出血倾向。因此,治疗操作,穿刺注射时要特别细心,尽量减少刺激机会,拔针时适当延长穿刺点按压时间。特别是注射部位有明显淤血时,常提示凝血机制差,要警惕发生重要脏器大出血,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3.4.2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首先要重视口腔护理。因患者高热、纳差、呕吐或口鼻出血,极易诱发口腔感染,且毒素本身可直接损害口腔黏膜,致口腔溃疡,1例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虽每天漱口,口腔黏膜表面无红肿无溃疡,但患者进食吞咽困难,诉咽痛,发展到张口说话亦困难。经仔细检查发现舌下黏膜明显水肿、触痛。给予细致的口腔护理配合喷洒“桂林西瓜霜”,3~4天后症状消失。

    3.4.3  心理护理  167例患者均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本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患了传染病,担心传染给别人及家人,顾虑重重。我们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发病原因、传播方式、临床特征及预后等;解释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患者不需隔离,接触者不必检疫,使患者及家属解除顾虑安心养病;同时向其讲解每项化验、治疗、护理的目的,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3.4.4  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强体质;做好恙虫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除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喷洒灭虫剂杀灭恙螨。此外,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被,在流行区野外活动时,为防止恙螨叮咬,应束紧袖领及裤脚,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5%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

【参考文献】
  1 马亦林.传染病学,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7-415.

2 于恩庶,魏承毓.新发现和再肆虐传染病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224-232.

3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60.


作者单位:416000 湖南吉首,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传染科

作者: 滕艳婷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