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回顾性总结了86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使用各种物理降温措施,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可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降温。护理。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是颅脑损伤常见的伴随症状,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损伤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它可导致脑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回顾性总结了86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使用各种物理降温措施,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可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中枢性高热;降温;护理;颅脑损伤


    中枢性高热是颅脑损伤常见的伴随症状,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损伤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致,它可导致脑部缺氧、惊厥、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等症状的出现,加重或促使意识障碍。因此,采取适宜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体温,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环节。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该类患者86例,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男75例,女11例,年龄2~78岁,其中弥漫性脑损伤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41例,脑挫裂伤19例,均发生不同程度中枢性高热,体温高峰39.0 ℃~41.6 ℃,经积极降温,并配合手术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止惊、吸痰、吸氧、护脑、预防感染等措施,患者病情好转,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除5例死亡外,余81例均临床痊愈出院。

    2  降温方法

    2.1  降低室温  保持病室室温在18 ℃~22 ℃,湿度50%~60%[1]。

    2.2  降低体温  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定时监测患者体温,依据体温高低采取适宜的降温法,尽量将体温控制在37.0 ℃以下。具体方法如下:(1)松解盖被,只在胸腹部盖一被套或床单。(2)头部置冰枕,戴冰帽,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经过部位置冰袋,冰袋须加布套并定时更换部位。使用冰袋的多少、时间的长短视体温高低和退热效果而定。要特别重视头部的降温,以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3)酒精擦浴:酒精浓度25%~30%,酒精温度40 ℃~43 ℃[2],用湿毛巾从额部、颈动脉处、腋下、四肢依次以离心方向擦至皮肤发红,注意在大血管经过处多擦拭,并加大力度,可反复进行。(4)灌肠法:用28 ℃~32 ℃生理盐水200 ml灌肠,保留30 min后排出,以降低体温[3]。(5)静脉降温法  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温度降为0 ℃~10 ℃时取出用棉套保温,再输入患者体内,其降温效果显著[4]。(6)降温毯降温:体温≥39 ℃,早期尽早使用降温毯,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缺氧,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降温毯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毯面温度的调节,控制降温速度,使用4~8 h后体温可降至37.5 ℃以下,控制体温在36 ℃~37 ℃。根据临床观察,一般使用3~7天比较适宜。配合冬眠疗法,可取得满意的降温效果。

    2.3  亚低温治疗  物理降温与冬眠肌松剂相结合。首先用微量泵泵入冬眠肌松剂,其用量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肌张力情况进行调整。在患者进入镇静冬眠状态后再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因患者寒战而影响降温效果,降温速度一般控制在每2~4 h降低1℃,在4~12 h将患者的肛温降至32 ℃~35 ℃,一般治疗3~7天[5]。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做好患者口腔、皮肤、泌尿道和呼吸道的护理,勤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要充分和有效,动作要轻,防止损伤支气管黏膜,定时雾化吸入,以便痰比较容易咳出。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防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3.2  物理降温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肢体活动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低温状态下可引起血压降低、心率缓慢、呼吸变慢,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注意。(2)使用冰帽、冰枕时注意其颈、耳、肩部垫数层纱布。冰袋不得置于前胸、腹部及后颈、足底等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以防发生冻伤及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并发症。

    3.3  降温毯使用的护理  亚低温使患者皮肤血管收缩,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局部冻伤及压疮。可将降温毯铺在床单与气垫床之间,严密观察降温效果,及时记录降温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降温毯使用时间长的患者,应经常检查机器工作正常与否,如制冷水位有无缺失,管道是否扭曲,以免影响降温毯的连续使用。

    3.4  亚低温冬眠疗法护理  (1)在使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时,应遵医嘱严格掌握药物用量、适应证及禁忌证。在低温期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患者有无胃潴留、腹胀、便秘、胃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作对症处理。(2)复温时护理:复温过程应缓慢平稳,注意控制速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颅内压。采用自然复温法,停用降温毯后,患者在室温中以每4 h升高1 ℃的速度复温,10~20 h将患者直肠温度恢复至36.5 ℃~37.5 ℃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调高室温、电热毯加温、热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参考文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97.

2 池继梅,陈继红.湿热酒精擦浴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57.

3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9.

4 姚梅琪,高雅文,刘蒙娜,等.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76.

5 王军,常红.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进展及监护.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10):51.


作者单位:417000 湖南娄底,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张建湘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