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1例小儿头皮穿刺误入动脉引起多巴胺外渗的教训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头皮静脉输液。多巴胺外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但如在穿刺中误入动脉,而且误将多巴胺输入未及时发现或者未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多巴胺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在新生儿中常用此药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巴胺外渗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但如在穿刺中误入动脉,而且误将多巴胺输入未及时发现或者未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多巴胺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在新生儿中常用此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休克、重症肺炎等。现将我所遇到的1例观察6天的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0 min,因羊水吸入性肺炎给予抗菌以及改善微循环治疗,行右额浅静脉穿刺(当时认为是静脉,实为动脉)。第一天将5%葡萄糖20 ml+多巴胺0.1 ml以10 ml/h持续泵入,输完后穿刺部位皮肤颜色稍发红约2 cm×2 cm,第二天发现误入动脉后,立即拔针按压,发现患儿皮肤苍白约3 cm×3 cm。第3天,穿刺点周围皮肤紫黑,约3 cm×3 cm。立即给予25%硫酸镁湿敷。第4天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紫红,给予25%硫酸镁湿敷。第5天,穿刺点周围皮肤仍转红,仍给予25%硫酸镁热敷。第6天,穿刺点周围皮肤转成正常颜色。

    2  教训分析

    2.1  头皮动静脉鉴别失误  正常的小儿头皮静脉,呈淡蓝色,管壁薄,不易滑动,易固定,无搏动,血液呈向心方向流动。正常的头皮动脉,外观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管壁厚,易滑动,不易固定,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本例中,由于血管搏动不明显,位置比较表浅,并且液体能正常滴入,从而导致动脉误认为静脉。

    2.2  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不强  由于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和观察输液的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有药物渗漏。不了解临床特殊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对发生误入动脉后不知如何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密观察患儿输液部位的情况,但不能依赖回血,针头回血快,说明针头在血管内,但注意观察血管渗漏情况。并且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输液技巧,才能避免药物渗漏情况的发生。

    2.3  未及时采取措施  发现多巴胺误入动脉而且皮肤变苍白时操作中护理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如不及时处理则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呈紫黑色。新生儿多在头皮输液,皮肤较薄嫩,而多巴胺渗漏易导致头皮炎性改变和坏死。因药物停留在局部的时间长,增加了对局部的刺激。发现多巴胺误入动脉要立刻拔针,并且在拔针前用生理盐水2 ml缓慢推注,对局部滞留药液进行稀释,拔针后30 min,应用25%硫酸镁纱布湿敷于注射部位,严密观察皮肤情况。


作者单位:617000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

作者: 曾俊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