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浅谈护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护理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调动她们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词】主体性。护理教学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性[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护理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调动她们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主体性;护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性[1]。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和发展起来的特性。它集中体现为社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人性的精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  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意义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教育观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主体性培养则是创造性发展的最佳途径。只有当人的主体性提高了,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出来了,社会也就发展了。

    1.2  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能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责任意识,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形成,使学生具有走出学校后继续发展的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石。

    1.3  教育改革的需要  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力度较大,在教育思想、方法上有创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素质教育改革还不到位。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常常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一言堂、家长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培养人的主体性,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改变“我讲你听”的被动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更强、更高、更扎实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护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1  更新教育观念  护理学科的发展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由于受一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强调“教师中心论”,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培养,在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个性发展上指导不够,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更多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作教学中的主人,积极推行教学互动,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育观念。

    2.2  优化课程结构  我国护理专业现有的课程结构不够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安排还远远不够,这与面向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适应整体护理的新型护士不相适应,应加强护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建设,一是加强人文社会学科教学,开设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增加学员的文化底蕴,扩展人文知识面,能更好地与人进行交流,发挥主动作用;二是增加实验课、见习课比例,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临床课应充分体现护理程序的特点,每学习完一个系统,就组织学员到临床见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

    2.3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导学式、探究式、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方法重点在“导”上下功夫,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变“死学、学会”为“活学、会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探究知识、独立钻研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情境式教学方法就是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促使其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2]。

    2.4  增强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价值的自觉意识。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和价值,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自立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能动创造的自觉性,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这是培养学员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二是激发学习动机,通过理想、信念、成就感等因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鼓励其刻苦学习,奋发求进;三是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员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对她们要加以正确引导,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3],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员主体性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江.主体性: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原则.山东社会科学,2007,(3):153-154.

2 方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4):75-77.

3 周利华.浅谈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安徽医药,2005,(6):476-477.


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

作者: 谭静,黎 宁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