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小儿前臂头静脉在儿童血液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静脉切开术输注静脉内在儿童血液科经常遇到输注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高渗液体及静脉营养液等,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为手背,留置时间为48~72h)常引起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而且长期输液患儿最终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进而加重躯体上的痛苦。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静脉切开术 输注 静脉内


    在儿童血液科经常遇到输注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高渗液体及静脉营养液等,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为手背,留置时间为48~72 h)常引起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而且长期输液患儿最终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进而加重躯体上的痛苦。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时间,从2003年起我科开始采用穿刺前臂头静脉置管的方法,共置管458人次,年龄2~15岁,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0%以上,留置时间5~22天,无局部感染和静脉炎发生,解决了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行PICC或CVC置管患儿输注刺激性药物的需求,现汇报如下。

    1  物品准备

    BD公司Insyte-w24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无菌透明敷贴、聚维酮碘消毒液、3M自粘绷带等。

    2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1  做好心理护理  降低患儿的紧张、焦虑心理,以取得其积极配合。

    2.2  判断静脉  头静脉起始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向上转至前臂掌侧面,沿桡侧皮下至肘部,最终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其外径约0.25~0.33 cm[2]。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肌肉组织需到学龄期才加速发育,年幼时皮下脂肪发达,肌肉组织薄弱[3],故小儿头静脉(除消瘦者可看到显露的头静脉外)一般在腕关节和肘关节处偶有显露,前臂至肘关节的头静脉因埋于皮下脂肪而显露差。因此判断静脉时常靠触摸来判断,操作者在患儿前臂上扎紧止血带,在桡侧偏背侧触摸到一条弹性好、无搏动、纵行走向的条索状结构即为头静脉。

    2.3  穿刺方法  患儿取平卧位,伸开上肢,可在前臂下垫枕头以更好地暴露静脉。操作者站在患儿穿刺侧,合作患儿嘱其握拳,腕关节放松并向尺侧屈曲,穿刺部位选择距腕关节3 cm以上为穿刺点,以避开腕关节和肘关节使患儿置管后不受关节活动的影响。距穿刺点上方5~10 cm处扎紧止血带,穿刺者左手绷紧患儿前臂两侧皮肤以固定头静脉,右手沿桡骨偏背侧触摸静脉走向,沿静脉走向轻压一指甲痕,常规消毒皮肤后在静脉上方视静脉深浅呈15°~50°穿刺进针,见回血后降低针的角度,固定针栓送入外套软管,去针芯连接肝素帽,贴上无菌透明敷贴,外用3M自粘绷带固定。

    2.4  注意事项  定位后保持穿刺部位不动以保证正确的穿次方向,在进行穿刺时应熟悉解剖位置。穿刺置管后做好静脉置管护理,隔天消毒穿刺处皮肤和更换敷贴,每周更换肝素帽;每次输液前均需评估静脉留置针情况,如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拔除,并做好局部感染及静脉炎的对症处理;输液应在有回血、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输液结束用1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以起到冲洗血管保护静脉的作用。

    3  小结

    选择小儿前臂头静脉置管,其优点在于易固定,患儿双手活动不受限制,该静脉走向粗直,血流较快(约40 ml/min),在使用刺激性药物时较为安全。国外有报道认为头静脉及贵要静脉是前臂最粗的静脉,可作为儿童外周静脉置管术的选择[4]。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正确掌握穿刺技术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好静脉置管护理以延长前臂头静脉的留置时间,可以满足一部分中、长期输液患儿的需求,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住院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叶蒙福.人体解剖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161.

2 于胜吉,蔡锦云.腕关节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

3 朱延力,吴淑兰.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4 刑菁.外周静脉置管术.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592.


作者单位:310003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

作者: 张超琅 何 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