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血液科护理见习的带教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提高血液科护理见习的教学质量。方法培养临床思维,理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考核检查见习效果。结果学生的素质、自信心、学习热情获得提高。结论把握护生认知心理特征,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可提高血液科带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提高血液科护理见习的教学质量。方法 培养临床思维,理论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考核检查见习效果。结果 学生的素质、自信心、学习热情获得提高。结论 把握护生认知心理特征,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可提高血液科带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血液科 护理见习带 教学质量

     护理见习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逐渐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护理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被动,教师也感到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就血液科见习带教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  精心备课,认真做好教学准备

    紧扣大课要求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授课。每次见习课前,教师应该按大课的要求进行精心的备课。要重视见习病例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常见、典型而且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病例。课前一天和病患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仔细说明见习的内容和时间,争取病患及其家属的配合,以便学生在见习时医患双方能有效地互动。

    在每次见习课的前30 min,由护士长接待集中见习的学生,交待见习内容,并与带教教师一起向见习学生介绍仪容仪表、劳动纪律,提出对见习期间学习态度、见习内容进行考评的要求。简单串讲该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指出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简要授课后,学生对本堂见习课内容能基本做到“心中有数”。由于血液科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书本上知识总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在见习中,对血液科的一些新进展作简单介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进展。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拓视野。

    根据见习学生的人数及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每次见习,将学生按每组4~6人分为若干小组,由任课教师(医生及高年资护师)和护士长分别带组,小组相互见习所选的4~5个病例。带教护士负责选择带教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分析等,护士长及护师教师负责对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讨论护理计划等。带教结束前分别对学生进行集中考评,同学们可以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加以指正。经过这样安排,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记忆比较深刻、系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也相应提高。

    2  巧用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见习课中采用提问、解惑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针对具体病例要求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并根据具体病例作出院指导,主述者也可将疑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教师在其中加以引导、启发。对答对或答错的学生,都应给予表扬或鼓励,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如此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跟护理带教教师到床边系统地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讨论护理计划、操作和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示范,使学生系统地观察患者,熟悉最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病室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把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缩短了适应实习期限,为进入临床起桥梁作用。

    3  注重医德及素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受到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当护士又脏又累,无名无利,无心加强专业学习;还有的学生没有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对患者不尊重不关心,对病情的诊治不认真严谨。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神圣的职责。在与同事、患者、学生的交往中,教师有意无意地传授他的价值观和态度,这一切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见习生关心患者的生活,以关心、体贴患者作为基本点,同时注重其个人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也要时刻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尽快树立护士形象,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护理本科生对职业、对自身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4  建立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见习期间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估是对学生最有利的学习促动因素之一。学生总要学习能满足考试要求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试的成功对今后选择职业至关重要。见习结束时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见习课的基础理论的笔试和结合平时的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科室及教师的努力与学生自发的学习热情相结合,最终达到高质量教学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通过见习体会到当好一名护士的基本条件,除了要具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有高尚健全的道德水平、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护士,为以后的护理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

作者: 郭彦英 张佳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