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8期

麻醉护士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恢复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观察该干预对患者全麻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对照组(A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试验组(B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护士对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所有患者术后入P......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观察该干预对患者全麻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对照组(A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试验组(B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护士对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所有患者术后入PACU(苏醒室),由不知分组的专职人员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PACU内苏醒并顺利拔管。A组拔管不配合率73%,高于B组20%(P<0.05)。A组患者有14例应用曲马多控制疼痛和不适,高于B组(5例,P<0.05);两组患者均在意识清醒下顺利返回ICU。结论 麻醉护士实施的个体化个体访视较一般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增加患者苏醒期拔管配合度;提高患者痛阈,降低药物使用率,从而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度过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  麻醉护士 整体护理 全麻苏醒期

    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1]。有研究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还可能与术前心理焦虑、抑郁有关[2]。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证明术前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可以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3~5]。而参与术前心理干预的大多为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手术全期护理”等理念的提出,麻醉护士这一新型角色应运而生。在手术中,麻醉护士主要负责麻醉、复苏等护理工作。而麻醉护士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麻醉经验,能进行详尽的麻醉知识的宣教和针对焦虑情绪的心理疏导的特点。现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实施个体化术前访视,观察该措施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全麻下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既往无心功能障碍、严重器官疾病如脑梗死等,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A组)术前一天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试验组(B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护理,麻醉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主要包括六方面:(1)了解患者基本情况。(2)与患者会面,进行心理沟通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恐惧。具体方法:麻醉护士手术前一天携带麻醉科苏醒室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前往病房探视患者,介绍手术室、麻醉苏醒室环境及在苏醒期如何配合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各项操作;谈话时应以鼓励和安慰为主,同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患者有无口唇、皮肤颜色的改变及听力、语言上的障碍;耐心与患者沟通,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逐一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麻醉、手术问题,向患者提供全身麻醉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将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种不适所带来的感觉详细解释,并交代此种感觉为苏醒时正常的感觉不用害怕,患者需要做到密切配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拔管前后应平稳呼吸,使患者清楚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导尿管的不适更需详细解释,主要表现为很强的排尿刺激及尿不尽感,而苏醒期人的本能反应为不想排在身上,故须向患者形容那种不适感及尿液会收集到尿袋以解除其顾虑。(3)制定护理计划,麻醉护士访视完毕后应根据所获资料,与其他护士共同讨论以制定最佳的护理计划。(4)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诱导,再次告诉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感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配合医生的处理。(5)在PACU配合麻醉医生及时拔除气管导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安全护理,妥善放置好各种引流管,输液装置,不适尿管。(6)术后与麻醉医生一起将患者送至ICU,与患者的负责护士交接手术详情,定期到病房探视进行回访,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并注意随时听取患者意见,耐心解答其疑问,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据此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术后患者入PACU后不知分组的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苏醒和拔管,并进行躁动评分,记录苏醒期曲马多用量和其他并发症。躁动评分:0分:安静、合作;1分: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运动;2分:无刺激时也有肢体挣扎,但不要医护人员制动;3分:激烈头、肢体挣扎,需要多人按住。0、1级属于未发生躁动,2、3级属于发生躁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入PACU后意识恢复并顺利拔管。A组拔管时间为(37.8±11.0)min,B组为(36.0±11.3)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躁动评分见表1,0、1级属于未发生,2、3级属于发生。A组躁动发生率为73%,明显高于B组(20%,P<0.05)。麻醉苏醒期A组患者有14例苏醒后有因疼痛和不适应用曲马多药物控制,B组仅5例;两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出现重大并发症,意识清醒下顺利返回ICU见表2。表1  两组一般资料、拔管时间表2  麻醉苏醒指标

    3  讨论

    麻醉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降低了躁动的发生率。术前访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但随着麻醉科业务范围的增加,医院管理对人力成本的要求,麻醉医师只能与患者作短时接触。麻醉护士是麻醉科的专职护士,通过专科训练后掌握麻醉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沟通能力,协助麻醉医师实施麻醉和苏醒患者。两组患者虽然都有护士的术前访视,但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科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心理学的培训后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恢复影响更积极。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护士的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苏醒期对与术前心理疏导中相似的暗示性语言有较好的反应,更能配合医护人员。

    麻醉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减少了恢复期药物的使用。两组患者两组间拔管时间没有显著区别。但从拔管后至意识完全清醒期间,试验组疼痛和不适主诉明显低于对照组,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疼痛是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固然与手术创伤密切相关,但与个体的痛阈也密切相连。而个体痛阈具有较大变动性,不同时间、环境其痛阈可能相差很大,与个体的态度、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护士的个体化术前访视后,增高了患者痛阈。所以降低了药物使用,提高了患者自身的舒适感,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成本。

    4  小结

    通过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的应用,使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心理和生理上都缩短了不愉快的程度、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减轻,从而帮助患者完全度过了全麻恢复期,同时又不给患者以及麻醉医师增加额外的医疗负担,术后随访患者对此方法表示满意,因此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8-559.

2 Lee A,Chui PT,Gin T.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anesthesia:a systematic of ran 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 of media-based interventions.Anesth Annlg,2003,96(5):1424.

3 祝义军.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69-170.

4 谭明韬.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4.

5 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7下旬):1920-1921.


作者单位:201102 上海,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作者: 王华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