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9期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Ⅰ期乳房再造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乳腺癌再造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方式及生存已不是首要矛盾,而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的高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由于胸部形体的改变及胸部不平衡而引起的脊柱侧弯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及生理功能,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乳房再造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乳腺癌 再造 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方式及生存已不是首要矛盾,而更注重的是生活质量的高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由于胸部形体的改变及胸部不平衡而引起的脊柱侧弯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及生理功能,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乳房再造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对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Ⅰ期乳房再造,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平均38岁,临床分期Ⅰ~Ⅱa期,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单纯癌2例;腺癌2例。

    1.2  方法  采用经口咽插管全麻,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再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Ⅰ期乳房再造术,腹部聚丙烯网片腹壁加强修复,分别于胸、腹切口处置橡胶引流管,缝合加压包扎。

    2  护理[1,2]

    2.1  改善微循环  术后除了预防切口感染外,还应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苷,旨在改善微循环、增加皮瓣血供,同时严密观察局部皮瓣的色泽、是否淤血或缺血,如皮瓣坏死界限明显,应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重新塑形;如坏死组织界限不清楚,应等待坏死界限清楚后再作清创,期间局部涂敷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SD-Ag霜等,防止因继发感染或痂下积液,加重组织坏死。

    2.2  防止腹壁切口疝发生  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屈膝平卧位,待全麻完全清醒后改为屈膝半卧位,持续3~4天,可减轻患者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及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发生;腹部加压包扎,或穿戴弹性绷裤,有助于防止腹壁软弱和腹壁疝的发生;冬季术者避免受凉、咳嗽,防止腹压增高诱发腹壁切口疝;术后3~4天下床活动后可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必要时可泡服藩泻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大诱发腹壁切口疝;另外留置尿管72 h以上。

    2.3  饮食  患者术后12 h若无麻醉反应,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饮食。患者在手术期间,由于营养物质的丢失增加,加之手术对人体的消耗,因此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必须充足。首先应补充蛋白质,因缺乏蛋白质会引起人体血容量、血浆蛋白的降低,使患者切口愈合能力减弱,抗感染能力下降及免疫功能低下,膳食蛋白的来源:蛋类、牛奶、豆类、谷类、肉类等;其次摄入维生素,膳食维生素的来源:各种新鲜蔬菜、各种时令水果、米类、肉蛋类;另外,摄入富含淀粉和纤维食物,它们能维持机体最基本生活活动的消耗,组织的修复,促进切口的愈合。

    2.4  引流管的护理  为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术区感染,乳房再造术后胸、腹切口处常放置橡胶引流管,持续低压吸引。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压力应适宜,术后1~2天吸引器应调至强档持续引流,真空表压力为6.25~13.75 kPa,3~4天调至中挡,真空表压力为6 kPa左右,以后调至弱档引流,真空表压力为4 kPa左右,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术后1~2天,每天量约100 ml,以后量逐渐减少,引流液由血性液逐渐变为淡黄色清亮液,最后至引流液小于15 ml/24 h,创面皮肤紧贴即可拔除引流管。

    2.5  疼痛的护理  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屈膝半卧位,可减轻患者因腹壁张力而引起的疼痛;并配合麻醉师置皮下或静脉止痛泵,缓解疼痛;还可以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做肌肉松弛操等来缓解疼痛。

    2.6  患侧上肢的护理  术后为防止皮瓣滑动,影响切口愈合,肩关节应保持内收位,外展应尽量小于15°。指导患者做上肢肌肌群锻炼,配合辅助按摩,通过肌肉的舒缩活动,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预防水肿;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色泽、温度、脉搏等,若患侧上肢皮温低,脉搏细弱,则提示腋窝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胸带松紧度,以患肢血运恢复正常为宜;若胸带松脱滑动应重新加压包扎,减少创腔积液,使皮瓣与胸壁紧贴,以利愈合。

    2.7  辅助按摩  术后早期按摩应以缓解局部疼痛为主,可由专职康复护士指导患肢行内关、合谷、肩井等特定穴位按摩,3次/d,每次5~10 min,可通过刺激手三阴经,疏通上肢经络,预防和缓解因术后卧床引起的颈、肩、背部不适和患侧上肢麻木。切口愈合后可沿切口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行拇指环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塑行。

    3  小结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因受经济因素及自我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发现时多数已至中期,更由于东方女性乳房普遍较西方女性小,保乳手术则受到许多限制,而乳房Ⅰ期再造术则在治疗乳房肿瘤的同时行乳房再造,术后不影响化疗、放疗,故较适合我国国情。我科通过对15例患者行上述系统化护理措施,14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无淤血坏死,腹部切口无疝发生,皮瓣无积液,仅1例因化疗后血象下降,继发局部轻度感染,后经清创换药完全愈合。

【参考文献】
  1 徐文红.乳腺癌术后有氧运动康复操.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5.

2 徐文红,宋建民,张晓华,等.乳癌术后专用医疗体操康复训练研究.护理学杂志,2004,19(14):3-6.


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

作者: 宋玉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