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0期

急诊创伤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创伤文化休克护理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如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或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1]。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急诊创伤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急诊创伤患者从熟悉的家庭或环境到医院急诊,其日常生活和某些习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创伤 文化休克 护理

   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如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或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1]。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急诊创伤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急诊创伤患者从熟悉的家庭或环境到医院急诊,其日常生活和某些习惯都发生了改变,造成不适应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紧张症状,这就是急诊创伤患者的文化休克。为减轻患者的文化休克,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急诊医疗纠纷、投诉的发生,笔者对急诊创伤患者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沟通交流障碍  沟通交流包括语言、非语言两个方面。不同的沟通交流模式均引起患者的精神紧张,即使同一种语言也会因语调的不同使人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中,常常使患者听到一些陌生的医学术语,如备皮、胸透等;非语言交流时错误的理解: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严肃的表情,都会给患者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1.2  适应性降低  由于是急性应急事件的发生,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里进入患者的角色,其社会行为发生改变,尤其是适应性普遍降低,患者的依赖性增强,失去自我。

    1.3  日常生活活动差异  医院急诊环境的布局不同于家庭,尤其是要适应各种监护设备和遵守严格的抢救制度等,常使患者感到不适应。对陌生的环境感受到生疏,离开家人和朋友感受到孤单,且对自己的疾病的不了解,常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1.4  风俗习惯、态度和信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自己的习惯、风土人情。由于急性创伤的患者往往是创伤较重、出血多。医护人员注重了急诊的救助而忽视了患者的信仰与意识,不考虑患者参与医疗护理,使患者被动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对自己的病情方案知之甚少。

    2  护理对策

    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护士是能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文化休克的最重要成员[2]。急诊护士的作用是通过实施包括文化护理在内的急救护理,使患者尽快渡过文化休克时期,提高急救成功率。

    2.1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急诊环境  尽可能于病室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且清洁整齐。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简明自我介绍、入院介绍、急诊工作环境及有关制度的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使其通过护士良好的第一印象,减轻或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与陌生感,主动按照医院急诊环境中文化模式,改变自己以往习惯,适应急诊环境。

    2.2  运用良好的沟通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沟通技术是建立及增进护患关系的基础[3]。在对患者实施急诊救护过程中,护士应尽可能了解患者的文化差异,再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权利,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随时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对患者要使用尊称,运用礼貌用语,同时,结合患者文化背景,与其保持不同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  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并注意不要触犯患者的民族忌讳和民族习俗。如有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进行祈祷,应予以尊重,医护人员尽量回避,以充分调动和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另外,在病情观察、临终护理、尸体料理等方式上也都有要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

    2.4  注重价值观念的差异  生急救护理工作中,护士因注重抢救而多忽视不同民族,不同的背景下的个体,其信仰、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应予以重视。并根据价值观念的不同顺应患者的愿望,满足他们的自尊心,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8.

2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59.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作者单位:311201浙江杭州,杭州市萧山中医院

作者: 姚春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