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4期

肌肉注射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肌肉注射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以了解护理防范的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疼痛。方法对53例肌肉注射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原因与护理人员的注射方法、针头的粗细、药物及患者胖瘦有关。结论其原因复杂多样,护士应熟练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减少疼痛及疼痛所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肌肉注射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以了解护理防范的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疼痛。方法 对53例肌肉注射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原因与护理人员的注射方法、针头的粗细、药物及患者胖瘦有关。结论 其原因复杂多样,护士应熟练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减少疼痛及疼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肌肉注射 疼痛 原因 护理


    肌肉注射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工作。怎样注射才能避免或减少疼痛。现将2007年10月在我科注射室的53例患者进行疼痛原因分析,并将护理防范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及药物的选择  我科53例患者均为注射青霉素钠,每次2 ml药液,并由同一位护士用7号针头,分别于上午8时和下午4时给同一位患者注射,并在注射后询问疼痛与否并记录之。

    1.2  方法  注射部位均取臀大肌常规消毒,快速进针,慢推药,快速拔针。配合留置气泡技术。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再吸入0.2~0.3 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推入后再注入空气,最后绷紧皮肤分别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1)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拇指将皮肤向一侧牵拉并快速垂直刺入肌肉(以下简称一侧牵拉法),然后松开左手拇指,此时肌肉由绷紧改为松弛,使针头由垂直变为45°~50°,推药液时使药液分布于肌肉层,当全部药物注入后,最后注入0.2~0.3 ml空气。(2)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于两指之间快速垂直刺入肌肉,并在推药液时不断以两指轻捏按摩(以下简称分开皮肤法)。

    2  结果

    见表1。53例肌肉注射青霉素钠患者在使用一侧牵拉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有2例示意疼痛,占3.77%,而使用分开皮肤法不配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青霉素钠时,就有28例表示疼痛,占52.8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前者在减少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后者。 表1  两种注射方法的比较注:两组疼痛百分率比较,P<0.01

    3  讨论

    (1)分开皮肤法的缺点在于拇食二指将皮肤向相反的方向分开,这就使肌肉向两个方向拉长,使肌肉纤维绷得很紧,再加上进入药液的张力,必然造成疼痛。(2)一侧牵拉皮肤,是顺纤维走向牵拉,在开始注药后松开皮肤,没有对肌肉造成外来作用力,药物可以均匀自然地分布于各肌肉层中,疼痛必然较轻。(3)留置气泡技术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内,并可防止拔出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从而降低组织受刺激的程序,减轻疼痛。(4)为什么两组方法均有部分疼痛和部分不疼痛呢?笔者认为首先每个人对刺激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反应也不同。其次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尽量采用同一患者、同一操作者、和同量同一药液。但注射还是有差别,如进针深度、推药速度、使用角度等的差异,可能也是造成疼痛差异的原因[1,2]。(5)疼痛与使用针头的粗细有关。一般用粗针头较痛,细针头较轻。对于肥胖者注射时进针应深些,否则达不到肌肉层,消瘦者则应浅些,总之进针以刺入肌肉层中间为最佳,才能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肌肉注射时疼痛,其原因复杂多样。笔者认为用一侧牵拉法配合留置气泡技术较拇食二指分开绷紧皮肤不留置气泡技术肌肉注射法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4-346.

2 翟瞻新.肌肉注射后局部硬结的防治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429.


作者单位:421400 湖南衡东,衡东县中医院

作者: 颜艳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