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6期

心理干预在术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在术前留置胃管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腹部手术术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常规操作,干预组加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一次置胃管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在术前留置胃管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腹部手术术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0例)。对照组常规操作,干预组加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一次置胃管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好地配合手术的进行。

【关键词】  术前;胃管;心理干预

    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准备之一,胃管的置入过程对鼻咽、食管、胃是一个很强的刺激过程。许多患者因为刺激难以忍受,造成多次插管,反复插管可以使患者食管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心理上的疑虑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产生影响。有些患者由于高度的紧张,导致置管最终未成功,以致延误了手术时机。个别患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群高度紧张[1],甚至导致喉肌痉挛。为了减轻术前置胃管患者的身心痛苦,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对80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术前需留置胃管患者共160例,男85例,女75例,年龄20~70岁,平均(35.3±12.6)岁,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置管方法,用物和置管时间相同,其中干预组在手术前两日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除了不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条件与干预组基本无差别。

    1.2.1  建立干预基础  首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之积极配合,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手术前两日,由病房主管护士以亲切而礼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了解有关病情。在言行上、感情上认可患者的主诉,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护士对患者热情、诚恳、关心、体贴,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感。

    1.2.2  认知干预  以人生理学、解剖学知识为基础,给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术前置管的目的、方法,对手术恢复的重要性。食管的解剖结构,留置胃管中可能会出现的咽部暂时不适,如何缓解,使患者心中有数,增强患者的信心。

    1.2.3  情绪干预  以身心医学的观点讲解情绪与疾病所产生症状的关系,对患者留置胃管产生的恐惧、焦虑给予安慰,用本病区内术后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教,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正性积极情绪。

    1.2.4  行为干预  向患者说明适应不良行为的显著副作用,采用放松技术和分心法。护士在为患者置管时,帮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普外科手术前患者大多是完全清醒的,可以采取坐位插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患者容易接受,并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置管时护士尽量采用患者感兴趣的话,并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技巧。

    1.2.5  家庭干预  情感支持会激励患者执行更多的心理行为或改变应激的应对方式。对于被支持者来说,家庭成员的帮助也可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紧张心理。理解和关心给患者以被支持的感觉。良好的家庭气氛,细微的关怀,精心的照顾,能使患者的意志增强。各种负性情绪减低。

    2  效果评定标准及结果

    2.1  效果评定标准

    2.1.1  Zung焦虑自评量表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2],测量患者的焦虑情况,250分为判定界限,为轻度焦虑,300分为中度焦虑,35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有专人发放问卷,由患者自行或指导提问方式进行。见表1。表1  两组焦虑情况比较表 注:χ2=91.76,P<0.05

    2.1.2  置管效果的评定  分别统计两组首次置管、再次置管和不成功置管的例数。见表2。表2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表 注:P<0.01

    2.1.3  血压和心率  在置管前30 min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见表3。表3  两组患者置管前血压、心率比较

    2.2  结果  焦虑情况,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置管成功率相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置管前血压、心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检查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心理干预可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耐受力。

    Anderson[3]等学者认为,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及反应,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对治疗的依赖度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护士应掌握心理干预方面的知识,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就无法建立治疗性关系。因此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具备真挚、尊重、富有同感心。无条件地接受和肯定患者的心理感受。

    3.1  应激原理与心理干预的关系  按照现代应急学之父汉斯·塞利的应激原理手术、置管等都成为一种应激源,引起患者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加重病情。本研究根据这一原理,对术前置管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应激源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

    3.2  心理干预在置胃管患者中的作用

    3.2.1  认知心理干预的作用  对术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使他们对治疗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的改变[5]。认知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或想法,对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情及行为[4]。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引导患者认识并放弃曲解的认知,通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和相关典型病例的示范作用及认同机制,使患者得以合理的认知来代替不合理认知,从而达到解除心理障碍。

    3.2.2  情绪心理干预的作用  进行情绪干预,就是帮组患者以正性情绪去克服或替代负性情绪,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运用呼吸技术缓解部分症状及指导患者通过鼻部做比正常呼吸频率慢的呼吸2 min,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减轻患者置管时的恶心、呕吐不良刺激感。通过分心技术把患者的注意力从治疗情境中散开,对减轻和缓解条件性恶心、呕吐及焦虑症状很有帮助。肌肉放松可以减低小肠的肌肉紧张度,缓解恶心、呕吐的发生。

    3.2.3  行为干预的作用  行为干预能够矫正患者的不良性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行为的调节,控制还能反馈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同时行为的改变还可影响认知的改变,有利于认知重建和情绪加工[5]。

    3.2.4  家庭心理干预  亲情的滋润,友情的关心,社会的支持是治疗心身因素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疾患的最佳良药,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患者耐受各种治疗的催化剂。

    3.3  对术前置胃管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意义  术前置胃管是普外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大部分患者要经历此项治疗。胃管的置入过程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使患者难以忍受。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患者对置管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刺激,都可影响患者的耐受力,加重患者置管时的不适。对术前置管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可有效防止上述症状的发生,减轻心理压力,并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4  小结

    心理干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建立患者-医护-家庭-社会支持的信息桥梁,是对患者疾病的间接治疗。护士对患者不断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耐受力,是进行各项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何德兰,李香莲.医学心理探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9.

2 李元贯,张茹英,孙长生,等.临床护理科研原理.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1996,222.

3 Anderson KO.Rhcumatoid arthritis:review of physiological factors related to etiology,effects and treatment.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58-387.

4 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

5 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知识行为治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25-128.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

作者: 杨桂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