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7期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产妇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了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产妇的护理,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视肠易激综合征产妇的心理护理,是预防、治疗此病的关键。【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心理护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肠道功能紊乱的心身疾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了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产妇的护理,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视肠易激综合征产妇的心理护理,是预防、治疗此病的关键。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肠道功能紊乱的心身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次数及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化改变和(或)感染原因的症候群。其人群发病率约为10%~15%[1]。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IBS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0%~50%的IBS患者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躯体化等[2]。而妊娠及分娩是一段特殊的生理、心理时期,妊娠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不同的个性可产生不同强度和不同性质的情绪反应。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3]。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发现42例腹泻产妇,根据罗马Ⅱ标准[4]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及护理,均于产后6~7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4~35岁,初中文化程度6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6例。顺产5例,剖宫产37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21例。分娩、手术经过均顺利,于产后1~3天,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大便性状为水样便,排便次数多者达十几次,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特异性发现,亦无其他引起消化道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诊断为“IBS”。4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

    1.2治疗经过与效果8例IBS患者予654-2针静滴、匹维溴胺片或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缓解肠道痉挛,培菲康片口服补充肠道益生菌,其中2例患者因静滴654-2时出现心动过速而停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心理治疗及护理,其余34例单纯给予心理疏导加饮食指导,42例患者均于发病3~4天后腹痛、腹泻症状停止。

    2护理

    2.1疼痛、腹泻的护理(1)评估疼痛的程度、部位、性状、时间等;了解腹泻的次数、性状、量、色及诱因。(2)劝导患者放松,学会分散注意力的一些技巧,如:深呼吸,听音乐,多与婴儿交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3)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①解痉止泻剂: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抑制痉挛的胃肠道平滑肌。不良反应较大,主要表现为:口干、潮热、心跳加快等。2例患者因静滴本药出现心动过速而停药,停药后反应消失。钙通道阻滞剂:匹维溴胺商品名“得舒特”,属于胃肠特异性钙拮抗剂,可选择性抑制结肠收缩,明显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全身不良反应小。阿片样制剂:复方地芬诺酯片,作用于肠壁的阿片肽受体,抑制肠蠕动,改善腹痛、便急、肠鸣亢进等症状。8例患者使用本药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胃肠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补充肠道益生菌,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4)腹泻严重者,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根据医嘱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3例严重腹泻患者,血化验示:蛋白偏低,给予补充人血白蛋白。(5)取内关、公孙穴位按压30~50次(约2~3 min),协助改善腹泻症状。

    2.2饮食护理(1)指导产妇进食清淡、低脂、少渣、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暂禁食乳制品、豆制品、面食等不耐受食品,忌油腻、油炸、生冷、刺激性食物。(2)3严重腹泻者予暂禁食,腹痛腹泻症状改善后作渐进式饮食治疗:禁食→流质→半流质→普食。

    2.3肛周皮肤护理腹泻频繁者,肛周皮肤易擦伤引起疼痛及感染。指导产妇便后用软纸擦拭并用温水清洗,肛周涂以5%鞣酸软膏,保持清洁,保护局部皮肤。

    2.4心理护理IBS的发生与加重与精神状态的变化有关,焦虑、抑郁情绪在IB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5],妊娠与分娩是一个复杂事件,心理、生理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6]。因此心理疗法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2.4.1正确评估产妇焦虑、抑郁的原因(1)生理因素: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起伏很大,产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变化相关。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心身健康[7]。(2)心理因素:对妊娠、分娩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对剖宫产心理准备不充分,产前较高的焦虑、紧张情绪持续到分娩后[8];产后对突然转变的角色变化不适应,担心不能照顾好婴儿,包括: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母乳喂养;担心母乳不足;对新生儿生理现象:如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红斑、生理性体重下降等因缺乏足够了解而感到紧张、担忧,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术后害怕疼痛;担心形体恢复等。(3)社会因素: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对此次分娩的重视程度,对产妇是否给予足够的关心与照顾;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2.4.2针对病因进行心理疏导(1)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应主动接触产妇,热情接待,微笑服务,多与产妇交流,让产妇感到亲切和温暖,护士与产妇间建立起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解释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问。告知产妇,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并非器质性疾病,此病一般预后良好,减轻产妇恐惧焦虑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通过病愈者的事例,增强产妇治疗疾病的信心。(2)实施无痛分娩:教会产妇放松的技巧,术后使用镇痛泵,运用疼痛评分量表(VAS),正确评估疼痛程度,即时采取止痛方法。(3)加强产后健康教育指导,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详细讲解产褥期母婴生理特点及注意事项,传授育婴知识,指导正确母乳喂养方式。通过母婴互动,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增进母婴情感交流,转移注意力,增进正性情绪。(4)增加社会支持:产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机期,急需指导和社会支持。对产妇家属做好宣教,强调家庭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引导丈夫及其他家属给予产妇正确积极的评价。家属特别是丈夫的关切与情感支持会给产妇强大的心理支撑,足够的社会支持对抑郁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9]。

    3小结

    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妊娠与分娩不仅给女性带来喜悦,也伴随着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变化,从而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整个围生期的心理卫生保健,重视IBS产妇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伟岸,岳恒志.消化疾病诊治新概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2-28.

2沈俊.脑肠肽在肠易激综合症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24:169.

3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Gut,1999,45(Suppl 2):43-47.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09-115,194-197,235-238.

5潘颖丽,洪娟,胡敏.孕妇心理压力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12):891-893.

6李崇勇,王玲,夏兴洲,等.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情绪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07-808.

7贺晶,上官雪君,王正平.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0-663.

8陈起燕,张连蓉.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40.

9Wickberg B,Hwang P.Do not minimize signs of postpastum depression.Early intervention essential to prevent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the child.Lakartidningen,2001,98:1534-1538.


作者单位:310006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作者: 肖云霞,钱菊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