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0期

乙型脑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观察。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热多在39℃~40℃以上,头痛、恶心、呕吐,病情重者体温可迅速升至40℃以上,颈项强直、昏迷不醒......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乙型脑炎;观察;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热多在39 ℃~40 ℃以上,头痛、恶心、呕吐,病情重者体温可迅速升至40 ℃以上,颈项强直、昏迷不醒。病程分为初热期、极期、恢复期。极期危险性最大,重型患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1]。对乙脑患者治疗宜越早越好,而且护理更为重要,及时得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或减轻后遗症。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我科收治乙脑患儿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12岁,平均6.5岁。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本文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

    重症乙脑病情瞬息万变,危重患者多死于此期。因此,我们应随时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重要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抢救,15~30 min观察一次,注意意识改变,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积极预防脑疝的发生。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隐血等,以便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2]。室内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如氧气、吸痰器、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和应急用的简易呼吸器等,并经常检查这些物品是否准备完善及有无故障并及时修好。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病室宜阴凉、通风,要降低室温并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病室有防蚊和降温设备,室温控制在26 ℃~28 ℃以下,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昏迷者可行鼻饲,给予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集中检查及治疗的时间,使患儿得到更好的休息,减少刺激。重型的病儿集中同一病室,专人管理,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2.2  饮食护理  乙脑患者在不同病期应给予不同饮食以补充营养。初期应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西瓜、绿豆汤、菜汤、奶等。昏迷及有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每日入量60~80 ml/kg。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患者逐渐增加有营养、高热量的饮食[2]。

    2.3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乙脑发病最早出现症状,一般体温在39 ℃~40 ℃,重则超过40 ℃。40 ℃以上,发热的特点是热度高、持续时间长、降温困难,即使体温暂时下降,又会很快上升。因此采取护理措施:(1)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一般每1~2 h测1次,如体温达40 ℃以上时则每30 min测1次,甚至10~15 min测1次,以便及时降温;(2)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将体温控制在38.5 ℃左右,包括室内通风,用空调器或室内放置冰块等方法,将室温降在28 ℃以下,以26 ℃~28 ℃为宜;对于超高热者降低室温的同时给予头部、体表大血管部位冰敷(两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位),注意安全使用。用5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可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也可配合针灸或者遵医嘱给予亚冬眠疗法。使用该法时应注意观察T、P、R、BP等情况,避免搬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30 min后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2.4  惊厥的护理  惊厥是乙脑的严重症状之一,因惊厥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脑水肿时脑供血量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因此,要严密观察惊厥的先兆:患者惊厥一般会伴有体温升高,惊厥前可有双眼直视、眼球震颤等,一旦有惊厥或先兆应立即置患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臼齿间放置牙垫(入院后即应备好),并让家属通知医生,在医生未到前,可指掐人中穴。我们的体会是:颅内高压导致惊厥前患儿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等表现;呼吸道梗阻,高热持续不退引起的惊厥,早期表现是皮肤眼睑或面部的小肌肉抽动,胸肌抽搐,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高度警惕惊厥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做好各种准备和处理,一旦出现惊厥,立即给予安定0.3~0.5 mg/kg缓慢静注,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纱布包绕压舌板置于齿间,防止舌咬伤,窒息患者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高热引起的惊厥积极降温,颅内高压者及时应用脱水剂。

    2.5  使用脱水剂的护理  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常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尿素等,前者常用,而且间歇使用,对血管破坏较大。为达到疗效,我们采用静脉推注,推注时要用力均匀,以防止药液外溢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每次甘露醇用毕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洗静脉输液管防止结晶阻塞。

    2.6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常伴有痰鸣或痰阻,影响呼吸,给患者行超声雾化吸入配合庆大霉素加α-糜蛋白酶稀释液吸入,然后再用电动吸引器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在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局部黏膜。听痰鸣音:乙脑患者昏迷后很容易上痰,注意观察呼吸,听喉部有没有痰鸣音,并分辨痰液的多少,少量的痰液,在未妨碍呼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翻身、拍背,因为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过多地吸痰不但增加感染的机会,也刺激痰液生成。

    2.7  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本病的主要死因,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因此要严密观察呼吸动作深浅、强弱、节律;如发现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双吸气、叹气样呼吸等,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同时做好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一切准备,严格无菌操作,给氧体会是要早,即出现轻度缺氧症状及时给氧,病情好转时给氧不要轻易停止以防再度出现脑缺氧持续吸氧,头偏向一侧,防止痰阻。齿间垫棉垫,防止舌咬伤。

    2.8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重症乙脑患者,昏迷时间长,易致褥疮及营养缺乏,应每2 h给患儿翻身一次,对受压的部位用50%酒精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口腔护理,因患儿高热时间长,进食少,口腔分泌减少,加之口腔温度很适合细菌繁殖,所以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至少2次。注意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症状的观察,防止继发感染。

    3  康复期的护理

    某些重型乙型脑炎患者,在抢救治疗后幸免死于急性期的呼吸衰竭、过高热或抽搐等,经过两周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便进入恢复期。约5%~20%的重症患者可有后遗症,其表现为失语、失聪、肢体瘫痪等[3]此时,生命体征呼吸、脉搏基本正常,但会表现出神志障碍、精神异常,如哭、笑、情感淡漠、兴奋、言语增多、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人格变化、肢体肌张力增强、动作徐缓、手足徐动等。根据每个患者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程度不同,所留下的恢复期症状轻重亦不同。虽然表现各异,轻重不同,在恢复期内抓紧时间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理疗、针灸和护理锻炼,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恢复,只有少数患者留下难以恢复的后遗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家属加强患者的智力及语言等方面的训练。如多带患儿参加户外活动,多听儿歌及益智谜语、故事等开发智力,条件允许还可高压氧治疗给予理疗、按摩、推拿等,并进行指导,帮助家属和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促进功能恢复,使后遗症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按时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332.

2 李本秀.乙型脑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25例的观察及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5(4):33-34.

3 彭文伟.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66.


作者单位:233000 安徽蚌埠,蚌埠市传染病医院

作者: 许道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