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浅谈护士行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护士行为。此类患者由于疾病来势凶猛,突发并且没有任何的准备,此类患者大都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所以患者及家属往往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而导致情绪焦急和脾气暴躁。因此护士在执行所有的操作时都应注意自己的行为。...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护士行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此类患者由于疾病来势凶猛,突发并且没有任何的准备,此类患者大都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所以患者及家属

    往往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而导致情绪焦急和脾气暴躁。因此护士在执行所有的操作时都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多,他们的行为、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

    1  患者入院后的心理反应

    1.1  地位跌落感  新入院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处于原角色地位,他们对别人的指挥、影响作用中断,而受到医护人员的指挥。这些人自感地位跌落,但又不甘心,故而常常和医护员工发生矛盾,被视为诊疗不合作者。

    1.2  身心异常感  急性心梗患者绝大多数都有心前区憋闷、疼痛、难眠等异常感觉。由于身体和心理痛苦所导致的情感异常,一向温顺、宽厚、豁达的人可以变得焦虑、多疑、易怒;以往人际关系很好的人可能与医护员工不时发生扯皮、顶撞。

    1.3  环境陌生感  患者住院,离开他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中断了他习惯的工作程序,住进的是生疏的病房,接触的是陌生人群,患者容易产生孤独、畏惧的心理。

    1.4  心理恐慌感  大凡住院者,心理都有沉重压力、忧虑重重,尤其是对新技术恐惧、担心,急需医护人员关心爱护、讲清病情和治疗方案。

    基于上述患者心理反应,要努力改变过去患者依赖的护患关系为平等合作关系、真诚负责关系、公正礼貌关系尤为重要,牢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仅要满足患者的生理方面的需求,还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药物对疾病虽有治疗作用,而良好的心理护理、质量护理、健康教育对疾病也能起到治疗和康复的作用。护士是患者接触医务人员次数最多、最直接的人,护士要在言谈举止上讲文明、懂礼貌,平日注意培养良好的素质。使患者一住进医院就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因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力量。语言对患者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护士的语言、态度,对患者起着潜在的两重性作用。作为护士来说,语言修养显得更为重要,护士语言不仅是礼貌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看出护士本身的素质如何。应提倡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避免暗示性语言及刺激性语言。护士在原则上对患者要讲真话,但不能绝对。应按照动机和效果统一的原则,正确分析、对待、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要从不同病种出发;从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出发;从不同的个性出发来判断是否讲真话。这也是护士的责任心,是对患者、家属、社会负责的表现。

    2  护士行为

    2.1  护士应尊重和同情患者  患者住进医院,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产生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是不难理解的。因此,护士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心,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来对待患者,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既做到热情主动,又注意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既严格按照医院及科室有关规定要求患者,又注意倾听患者的反映;主动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心理需要,并且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不能解决或条件不允许的也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亲切、热情、诚恳不嫌弃,把患者视为亲人,关心照顾他们,患者会因为受到尊重而感到温暖,由于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消除了陌生感和恐惧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而护士在尊重患者的同时才会得到患者的尊重。

    2.2  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力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护士身兼多种角色,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不论在家庭、在社会、在单位受多大的委屈有多大的痛苦,进入病房后在患者面前都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个人的心情好坏而影响对患者的态度,更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去。在紧急情况下,切忌惊慌失措,要保持镇定的情绪,以较强的应变能力、机敏、从容地处置各种复杂情况,使患者从护士稳定的情绪,开朗乐观、自信的情感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中去消除其心理上不良的应激反应,使其积极配合,争取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2.3  举止稳重,谈吐文雅  在患者入院后护士的行为稳重大方,动作轻巧熟练,语言和蔼有礼貌,均会给患者留下亲切感和信任感。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是神经系统特殊的刺激物。患者可通过护士的语言来评价她的工作,通过语言来感受医院的冷暖。常言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因此,护士要正确运用语言,掌握语言的亲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善于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的语言,治疗性语言和保护性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治病作用,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给患者温暖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技术娴熟,行动干练  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心理疑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护士能够在危、急、重症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例如:在抢救一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时,护士从容、镇定,各种操作有条不紊,动作准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一针见血,并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措施。护士娴熟的技术既能取得患者的配合,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又能博取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3  护士的非语言行为

    3.1  仪表和行为  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体态行为语言。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护士优美端庄的仪表,和蔼可亲的行为给患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关系到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护士仪表端庄优美,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并能使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蔼可亲的行为可以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2]。例如,心梗患者入院后由于家属都很紧张,并且为了能及早的行介入治疗而非常慌忙,不知该干什么。我们护士可以帮助家属一起搬运患者,并及时给患者更换病员衣裤,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

    3.2  目光和微笑  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减轻患者入院时所产生的恐惧与焦虑心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直接反映人的思想、情绪。心梗患者多是由于突然发病,对心梗后心肌的损伤及预后心存恐惧。因此,护士在接诊时应热情、主动,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的叙述,并表示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并能平静地接受治疗。

    3.3  沉默和倾听  适时的沉默和用心的倾听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如大面积的心梗患者的治疗所需时间长,危险性大,一些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绝望心理,情绪不稳定,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绝治疗。这时护士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应对患者产生怨烦情绪,应站在患者一旁表示沉默,让患者将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当患者安静后,再安慰与鼓励患者。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学会倾听,不要打断患者的思路,可以用眼神或点头来回应患者。

    3.4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了解他的需求  护士要善于借助患者的体语了解患者的要求。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协助诊断和治疗。有些患者不愿意麻烦别人,常常自己做不能自理的事。心梗患者在急性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有些患者没有家属陪伴又没有护工,遇到喝水如厕等问题又不愿意麻烦别人,他们经常就会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如弯腰拿尿壶,自己拿暖瓶等。当我们看到患者有这些动作的先兆时,及时赶到患者床边,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会非常的感激。

    4  小结

    美好的护士行为来自良好的护士素质,护士素质并非天生而赋。而是要不断学习,不仅要学习医学护理专业,还要学习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作为一名护士,在护理操作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尤其要培养自己慎独精神。在细微中见精神,在无声中见品格。对患者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的做好入院宣教。尽快使患者熟悉环境,使患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对患者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应尽量采纳和满足。生活上体贴入微,同时要多与患者交谈,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的特点,并及时给予疏导。当然在我们辛勤工作的同时同样也需要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肯定,社会的尊重和爱护护士也是让护士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重要动力。总之,临床护理工作在医疗,预防,康复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护士行为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虽然护理的对象在体质、心理、生理、职业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只要了解他们,以护士的行为去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就能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因素,达到治病又治人的目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黄世蓉.非语言交流的作用与技巧.当代护士,1999,4:13.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