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提高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心理素质之探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理素质。医学近几年来,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频繁出现学生由于考试、家庭和感情等问题受到挫折想不开,产生厌世情绪而造成的自杀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康原因造成的。心理素质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积淀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理素质;院校;医学

近几年来,在全国中等卫生学校频繁出现学生由于考试、家庭和感情等问题受到挫折想不开,产生厌世情绪而造成的自杀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康原因造成的。心理素质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积淀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里讲到:“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引起不良心理素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出解决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工作对策。

    1  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多方面,归纳起来包括社会、家庭、校园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1.1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专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摧残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有的开始感到茫然、疑虑、紧张、压抑、空虚,从而造成信仰危机,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言谈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对子女管教特别严格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对其他的兴趣和爱好不给予支持,缺乏沟通,经常用命令、指责的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这样的结果使得子女往往性格上很不自立,不能适应社会,没有棱角和个性;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的父母对子女放任不管,对孩子缺乏约束,这样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任性自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还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孩子脾气暴躁,心理压抑,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极强。

    1.3  校园环境的影响  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的不适应。需要的百依百顺没有了,原来过分的依赖性与现在必须的独立性;原来的任性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与现在必须过的集体生活,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些反差和矛盾使他们对新生活感到迷茫。再加上学习内容复杂,学习方式和中学时代的不同,随时面临着不及格、降级和退学的危险,这样的生活打破了他们的浪漫想象,滋生了孤独和怀旧情绪,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考试,害怕各种活动,这种情绪不仅妨碍了他们适应学校生活,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的一些低级庸俗潮流通过多重渠道向校园辐射,使原本清净的校园滋生了不健康现象。一些学生热衷于追求新潮,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而“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则更是不堪入目。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一些学生变得颓废沮丧,失去了朝气和活力。

    1.4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些学生对自己不能很好的定位,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傲慢;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观;有的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东西;有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懒懒散散。这些不客观不实际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生理成熟和心理不成熟的矛盾。中专生由于生理的成熟,使他们在处理异性情感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接触异性,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经验不足,阅历浅,往往在感情问题上缺少严肃性,而多盲目性。这样很容易使他们进入感情误区而无法自拔,最终导致情绪不稳、心理冲突直至行为异常。有的失恋后出现情绪低落,甚至痛不欲生,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中专生的心理虽然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但可塑性很强,只要方法得当,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而形成。

    2.1  要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中专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学校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进入学校门首先要适应学校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学校生活,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付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乃至应该掌握的。因为中专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2.2  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不能骄傲自大,不虚心学习,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积极有效地控制自我和科学的发展自我,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3  要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各种挫折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中专生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就要不断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要正确面对挫折并主动适应和战胜它。这就要求一是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二是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三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学生要想成才,就必须优化自身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4  要有健康的情绪体验,提高情绪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情绪是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情绪在一定的周期里都有高潮和低潮,把握高潮和控制低潮是调节情绪的关键所在。但是一个人过分的情绪化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不是理性的去对待,而是感情用事,这样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更加激化。学校里出现的各种矛盾与社会相比,并不是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理论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技巧,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排除消极不健康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职业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困难往往并不是缺少机会或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心理素质的高低好坏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学习、实践和锻炼。积极参加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听取心理素质的教育报告,学习心理素质的常识,积极参加课外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辽宁朝阳,朝阳市卫生学校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