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护理安全既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护理安全既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用错药、输错血;防止燃烧爆炸、烧伤、烫伤;防止异物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防止术中污染;防止病理检查标本遗失或差错。有效地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纠纷和差错,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  手术;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是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的遗憾。因此,护理安全既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并贯穿于手术的始终。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防止接错患者

    手术室护士到病室接手术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ID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皮肤准备情况。并向病室护士了解患者重点病情、术前用药情况及注意事项。

    手术患者接到手术室后,由护士送到规定的手术间。手术间巡回护士按照病历再次核对以上各项。

    2  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护士进行早交班期间,由两名护士对手术间患者进行不间断的巡视,防止患者坠床。小儿、昏迷患者术前安置在等候区,由护士看管,手术完毕等待回病房时,由巡回护士在旁照顾。

    经常检查对接车性能,接送手术患者时及时锁好保险,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对接车时,护士扶住车身防止滚动,出入手术间、病房的门,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和手足,防止碰伤。

    为手术患者摆放手术体位既要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保证安全、舒适、固定不移位,防止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忍受限度的强迫体位[2]。

      3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凡人体对称性的器官或组织,如脑、颈、胸、肾、肢体、乳腺等手术,护士先按照病历核对手术部位。

    向意识清楚的手术患者本人核对手术部位。小儿、意识不清的手术患者向其直系亲属询问核实手术部位。

    4  防止用错药、输错血

    巡回护士按照“三查七对”,遵麻醉计划(医嘱)单抽取各种麻醉药物,并请麻醉医师核对。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巡回护士要复诵一遍,并告知麻醉医师及时记录[3]。药名、剂量、浓度字迹不清、脱落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安瓿,留在桌上以备核对,待手术完毕,方可弃去。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用专用容器盛放局麻药物,以免与其他药物及生理盐水混淆。

    值班护士凭提血单取血,认真做好“三查”、“八对”;“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的床号、姓名、ID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每次每名护士只取一名手术患者的血。输血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按照以上各项再次查对一遍。输血后,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输血后血袋放置于固定地点备查,保留24 h后放入有黄色标记的污物袋中焚化处理。

     5  防止燃烧、爆炸、烧伤、烫伤

    手术间使用酒精灯要远离氧气,氧气瓶口及压力计严禁近火或存放在高热地方,巡回护士提示、监督手术医生消毒纱球的酒精要适量,防止患者身体低垂部位有残余酒精。消毒酒精未干时禁止使用电刀,防止酒精燃烧[4]。

    使用电刀时,巡回护士将负极板贴于手术患者肌肉丰厚处、血液充足的部位,避免粘贴在骨突、多毛、关节、瘢痕或有伤口的部位。防止患者的肢体接触手术床等金属物。在手术过程中,电刀暂时不使用时,巡回护士及时关闭开关,器械护士将电刀笔放回绝缘的电刀盒内,防止手术医生无意触及电刀笔,发生放电意外灼伤[5]。

    护士准确掌握化学消毒剂浓度、剂量及方法,器械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避免灼伤患者黏膜、皮肤。对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的患者,要掌握温度并经常检查。

    6  防止异物遗留于创口或体腔内

    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与第二助手对所有器械及敷料清点查对,至少两次,并准确记录于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巡回护士将随手术患者带入手术间的创口敷料、绷带等,以及消毒手术野所用的纱球,全部清理出手术间。

    器械护士保持手术区周围整齐有序,手术过程中所增减的器械、敷料,巡回护士及时准确记录。凡手术台上掉下的纱布、纱垫、器械、缝针等,巡回护士及时捡起,放在固定地点。

    缝合胸、腹腔或深部创口前,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查对清点单上各种物品,核对无误方准缝合,缝合完毕,再清点一次。

    7  防止术中污染

    全体护士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技术[6],手术间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若手术时间超过6 h,手术区周围重新加盖无菌巾单。

    实施有污染可能的手术操作时,器械护士协助手术医生保护切口及手术区,术中已污染的器械,如切开胃肠用的刀剪、接触污染区的器械等,器械护士将其放于弯盘内,不得重复用于无菌区。

    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实施感染手术的人员,手术后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走动。

    8  防止病理检查标本遗失或差错

    器械护士将取下的标本妥善放置于器械台的容器内,术毕交给手术医生,并督促手术医生将标本放入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再将病理单逐项填写清楚。

    手术室送标本人员,对标本容器上的标签与病检单上所填各项再核查一遍,无误后将两者放在一起送检,送检人及收标本人双方登记签名。

    若标本须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在专用容器内,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ID号、标本名称、部位,填好病检单,连同标本由专人送病检室。

    总之,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在防范上下功夫[7],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纠纷和差错,尽最大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郑建萍.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杂志,2004,4(8):27-28.

3 王凯红,卢立绵.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4 冯宝琴,谭惠霞.加强手术安全护理,防范手术病人潜在性损伤.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28.

5 黎彩玲,戴红霞.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护理管理杂志,2007,7(1):35-36.

6 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8-19.

7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解放军第252医院麻醉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