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非城区手足口病的防治和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手足口病。病症防治。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症防治;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我国2008年3月上旬阜阳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以发热,伴有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患者,后经专家确定为手足口病,至此全国各地发现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我院自2008年4月5日至10月30日共收治疑似病例1 003例,经临床确诊为887例,现将我科对此类病例的防护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887例患者,其中男498例,女389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3.5岁;所有患儿都在手、足、口腔、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粟米粒样大小的疱疹,少数患儿没有发热,出现头痛590例,恶心、呕吐805例,咳嗽360例。经抗病毒、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患儿住院5~7天临床治愈出院。

    2  预防措施

    2.1  群体的防护措施  利用电视开辟关于“手足口病”的专题讲座,让广大群众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并在人群聚集的地区张贴手足口病防治的画报,由于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我院还到各幼托所及小学宣传指导手足口病的防护措施;开设接诊专线,设置专门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的候诊室;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每天一报,重症患儿随时上报。

    2.2  个人的防护措施  (1)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3)幼儿使用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应在使用前后充分清洗。(4)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或处理幼儿粪便后均要充分洗手,并妥善处理好幼儿的呕吐物及粪便。(5)一旦发现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患者在家治疗应注意不要与其他幼儿接触,看护人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煮沸消毒。

    3  护理措施

    3.1  消毒隔离的护理措施  疑似感染了手足口病患者,及时收治我科专用于收治手足口病病区就医,病房为单间,与其他幼儿隔离至少2周,患者所用过的物品也应进行消毒,每一个病房门口设有消毒鞋垫及泡手液,早晚紫外线照射病房30 min。患儿出院后以84液擦拭桌椅、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房间。

    3.2  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绝进食,在护理过程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以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患儿以棉签或纱布蘸生理盐水帮助患儿清洁口腔;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可将维生素B2粉剂涂抹在患处。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发热者及时更换汗湿衣服,患儿的衣服、被褥都应清洁,穿着舒适,柔软无皱褶,经常换洗;患儿的指甲不宜过长,特别烦躁的患儿应包裹双手,以免抓破皮疹;皮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如有破溃,可用环丙沙星片加入炉甘石洗剂中摇匀涂于患处,或用0.5%碘伏涂抹。

    3.3  饮食的护理  因多数患儿有发热和呕吐,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故应鼓励多饮温开水,加强营养,可进食清淡、可口、柔软、新鲜、易消化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腌制、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3.4  观察病情  本病的皮疹有别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疱疹,其特点是米粒大小,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很少有液体,易出现在手心、肘、膝、臀部、足心和口腔内颊部、舌、腭、口唇内侧,应与其他疱疹区别,以免延误治疗;容易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有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和白细胞增高而没有其他感染病灶时,应警惕是否有心肌炎;如果观察到患儿出现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烦躁、哭闹不休,应及时通知医生是否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特别是婴幼儿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皮疹、尿液的变化,以便及时治疗并发症。

    我区共有15个乡镇,人口约99万,因我院极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在我区没有发生一例死亡,较好地控制了手足口病在我区的流行和蔓延,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