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4期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问题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2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1配制液体的技巧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输液;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2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成线状,因为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3.1  手足背部静脉输液法  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呈10°~25°,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15°向前送针。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笔者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3.3  肥胖婴儿食指根部静脉穿刺

    3.3.1  食指根部穿刺法  食指桡侧根部有一根表浅的细小静脉,明显可见且不易滚动,血管充盈度较好。选择4号输液针头,用12.5 cm蚊式止血钳夹住针柄翼部,然后进行输液前的初步固定。用两条长约12 cm的胶布,1条将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齐缠在一起,另1条将大拇指紧贴掌心缠住,注意松紧适宜,可使食指根部血管暴露明显且不易随手的扭动而滚动。常规皮肤消毒,右手用止血钳持针,左手托住进针尖并稍向下压约10°,使皮肤及血管绷紧,沿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松钳。用超过婴儿手指尖至手腕关节长度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并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在手指第2关节处缠绕;另1条在手掌大鱼际处缠绕。

    3.3.2  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  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易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用止血钳持针,以30°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右手松止血钳,用超过婴儿腕关节至虎口,或踝关节至脚心的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两条长胶布固定,1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1条在食指根部,或脚趾根部缠绕。

    3.4  产妇输液部位的选择技巧  取产妇前臂内侧,肘正中静脉与腕部之间的前臂内侧静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取三条胶布固定针头。由于前臂内侧静脉血管弹性好,不易滑动,产妇用力时回血几率相对减少,此种方法避免了产妇分娩中顾虑针头回血或液体外渗,使产妇双手可以全力把握住产床,而用力分娩,减少因输液带来的麻烦。

    3.5  老年静脉输液的技巧  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灵活掌握,选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并使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体、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为穿刺做好准备。

    穿刺技巧针对老年人血管特点,采用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选择穿刺点下方1~2 cm处进针,进入皮肤约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进针时角度、力度相对要大,针头部位充分接触血管壁,使滚动的血管不易滑脱。对表浅脆性大或细小血管要保持低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不可用针头在血管内乱拨动,针头斜面忌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引起患者紧张皮肤收缩,导致进针不顺利。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对心、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滴数可控制在40~50滴/min。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或其他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严格控制滴速,滴数可控制在20~40滴/min,否则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严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及时交待病情,争取患者的配合,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无痛拔针的技巧

    常规是先按压针眼再拔针的操作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如局部疼痛,对血管机械性割伤等。又因某些护理人员轻视该项操作,对患者不负责任,按压时间过短手法不正确,造成患者针眼流血、皮下淤血等后果,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此种无痛拔针法深受患者欢迎。

    6.1  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  操作的过程中与患者交谈,对心理有压力的患者,多提一些患者开心的事情,更容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不但通过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疼痛,还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护患关系变得融洽。

    6.2  调整输液速度  越慢越好,但不要关闭输液夹。

    6.3  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  胶布揭起按顺序,清理时还要避免因粘贴时间长造成的皮肤损伤,以免患者疼痛。

    6.4  拔针手法  左手食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 cm处,拔针时下压。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左手拇指同时顺胶布敷料下压针眼,右手中指协助反折头皮针软管并与拇指捏住反折处。

    注意掌握拔针时机,笔者在工作中等莫菲管内液体全部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才为患者拔针,贵重药品充分利用。揭胶布时动作轻柔,一手边下压皮肤,一手边慢慢揭起胶布。胶布揭起后勿乱贴或留在患者身上,护士应带走丢弃。胶布固定较多的患者,查看胶布走向,有顺序揭起,勿盲目扯拽胶布,以防将针头带偏弄疼患者,还可伤害血管,而引起患者反感,导致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对护理工作的不配合。请患者协助按压时,不要拔针后立即倒手,为防止针眼出血,护士应先按压30    s以上,教会患者如何按压,嘱咐好患者按压时间。


作者单位:272600 山东梁山,梁山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