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4期

三种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后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药液外渗的情况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有发生。有些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漏出血管后,很快会被组织吸收而不会出现不良后果。而有些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等,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给予处理,则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硬肿,甚至于坏死。因此,当这三种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药液外渗的情况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有发生。有些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漏出血管后,很快会被组织吸收而不会出现不良后果。而有些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等,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给予处理,则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硬肿,甚至于坏死。这样,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极大痛苦,也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当这三种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后如何进行护理,就成为我们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关键词】  药液外渗;护理;多巴胺;甘露醇;葡萄糖酸钙

药液外渗是指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药物没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漏出于血管外,从而造成局部组织的肿胀,甚至于坏死。尤其是对新生儿及婴幼儿,静脉给药途径大多为头皮静脉及四肢小静脉,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特别是高渗溶液漏出血管后,就会造成局部组织的肿胀,甚至于坏死。这样,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现在就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摸索出的这三种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后的补救措施介绍如下。

    1  多巴胺(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

    本品为体内合成肾上腺素的前体,也是中枢神经递质之一,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α受体激动作用。另外,还可兴奋心、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效应与剂量有关[1]。我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因为收治的患儿大多数是早产儿及窒息的新生儿,他们基本上都存在着心率异常的情况,故应用多巴胺的几率比较高。在应用多巴胺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一旦出现药液外渗的情况,我们就采取局部热敷的方法。例如,有1例重度窒息的患儿,因缺氧严重,其头皮静脉不易查找,故我们在穿刺时就选择了手背静脉。在给其泵点多巴胺的过程中,由于药液外渗,导致患儿的手背及腕部皮肤局部组织肿胀明显。由于多巴胺在大量积聚于局部组织时,可兴奋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因此,我们就采取了热敷的方法。用热毛巾长时间地敷在患儿手臂药液外渗的地方,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2  甘露醇

    本品为多醇糖,是高渗性脱水利尿剂,静脉注射能提高血浆渗透压而使组织脱水,从而降低颅内压及眼内压;另外,还能增加血容量及扩张肾小球小动脉而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几乎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可使水和电解质同时排出,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如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发生外渗现象,则可导致局部组织肿胀,甚至于坏死[1]。因此,当应用甘露醇进行静脉输液时,一定要密切观察其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药液外渗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浸湿于50%的硫酸镁中的纱布块儿冷湿敷于药液外渗处,湿敷的时间要尽可能长一些,使50%的硫酸镁溶液能够充分地作用于渗药部位的组织,这样,就可以防止局部组织发生硬肿、坏死。

    3  葡萄糖酸钙

    本品可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兴奋性;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洋地黄的毒性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参与凝血过程;与镁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1];本品对组织刺激性小。因为本品有刺激性,所以在静脉给药过程中要避免药液外渗而引起局部组织的肿胀,甚至于坏死。如果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则视药液外渗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处理方法。即如药液渗出的时间不超过24 h,则可将浸湿于50%的硫酸镁中的纱布块儿冷湿敷于药液外渗处,即可避免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若药液外渗的时间超过24 h,则渗药部位的组织可出现水疱,水疱被吸收后就会在此部位出现钙化点,时间一长此部位的组织就会发生坏死,最后在坏死部位出现组织凹陷。如果凹陷部位是在头皮部位,则会影响此部位头发的生长。因此,在出现水疱及钙化点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擦洗患处的皮肤并涂上湿润烧伤膏,每日二次,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置后患处会逐渐再生出新的组织。如果是头皮部位则会在此部位长出新的头发。

    总之,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严防药液外渗。如果一旦发生药液外渗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以免渗药部位的组织发生肿胀,甚至于坏死,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张荣娜,叶红,蔡文红.儿科用药手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0,374,499.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州妇幼保健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