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和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高龄患者。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我们为32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高龄患者;关节成形术,置换,髋;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我们为32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70~95岁,平均82岁。股骨颈骨折21例,单侧股骨头坏死10例,双侧股骨头坏死1例。

    2  围术期康复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教育与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前要认真评估患者的精神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有无不良嗜好,如嗜酒、烟、浓茶等。因此,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注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以心理护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通过积极与患者交流,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且介绍手术成功以“现身说法”,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愉快地接受手术。术后患者担心伤口裂开、疼痛、出血,护士及时给予安慰、解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的语言对患者每一个动作给予耐心指导和肯定,使患者树立自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与护理,自觉地进行锻炼。

    2.1.2  术前康复护理  术前康复锻炼的作用十分重要,其目的是让患者了解锻炼内容,提高患肢肌力。术前也应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因为肌力的恢复对于术后康复和早期活动很有益处,同时有利于减少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向患者讲明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和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按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1.3  术前准备  术前要做好心、肺、肝、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的功能,测凝血、出血时间。停止吸烟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及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出现尿潴留和便秘。术前晚服安眠药以减少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备血、严格的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晚上灌肠,并记录。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去枕平卧6 h。术后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伤口负压引流量、性质,保证其引流通畅有效,术后抬高患肢15°~20°,这样有利于患者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术后肿胀。应用自控镇痛泵者观察其效果,以降低患者的痛感及应激反应,确保患者身心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以利于术后恢复。全麻未清醒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伤口有无渗血,伤口加压包扎,敷料有无脱落。术后3~5日给半坐卧位,帮助搬动患肢,翻身拍背,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

    2.2.2  体位与制动  搬运患者及使用便盆时要特别注意,应首先使床头抬高30°左右,将骨盆整个托起,使髋关节稍成屈膝位,下肢外展,内旋的基础上将坐便器送入。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保持正确的体位[1],做到“三防”:一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目的:防人工假体脱位。

    2.2.3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在康复中,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个原则,除了患肢锻炼,同时注重健肢、上肢主动活动,以及心理咨询,使患者消除忧虑,增强生活信心。给患者仔细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1)手术当天,全髋关节表面置换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回病房时护士要指导患者的正确搬运,护士应托住患侧的髋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将患者平卧于床上,并去枕平卧6 h,患肢皮牵引固定,处于外展中立位,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和足趾活动情况,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负压引流管接床旁严防倒流,应低于伤口位置,保持负压球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的量、色和性质,正常50~250 ml/d,色淡红,如术后10~12 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 000 ml,则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2]。术后24 h引流量≤50 ml可拔除引流管。伤口敷料渗血及时更换,保持伤口干燥。术后6 h,要告知患者术后翻身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可以向健侧15°~20°翻身,身下垫软枕。为避免他人翻身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嘱患者健侧下肢屈曲,利用患者健侧足部及双肘的力量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使臀部上抬以助减压,或者用双手垫在臀下并按摩臀部,以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皮肤破损的发生。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做背屈伸活动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上下午各5~10 min,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止肺部感染。(2)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10°~20°,指导患者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及踝关节屈伸训练,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 s,然后放松5 s,20~30次/组,2~3组/d,使患者掌握正确的下肢锻炼方法,防止术后肌肉萎缩,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同时指导患者在活动的同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教给家属叩击背部的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止肺部并发症,每2 h帮助抬臀、按摩一次,以防止术后褥疮发生。 (3)术后第二天,继续患肢肌力训练,主动锻炼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增加髋部屈曲练习。方法:患者平卧,尽量伸膝并背伸踝关节,然后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活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保持5 s后回原位,放松5 s,重复,20次/组,2~3组/d,同时上肢双手吊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 s后放下,以增加运动协调性,减轻坐时的不适感。(4)术后第三天,拔除切口负压引流管,除继续以上活动外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活动范围 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1 h,最大勿超过90°。(5)术后第四天,患者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离床锻炼,告诉患者正确的站立方法是全足站立,不能用足尖站立。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双手拉住吊环或用力支撑床面,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撑双杖站起,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协助在床边进行活动,床周步行数步,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6)术后第五天至出院前继续患肢肌力、器械和步行训练,可扶起借助行器并给予协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下床行走时保持两腿分开,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10 cm左右再放下,依靠助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患肢迈向前一小步。继续向前移动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步,与患侧平行或稍向前,再重复上述动作。在转弯时应以健侧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步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以避免患肢过度外旋。在活动中护士应在旁协助患者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以防止发生意外。 告知患者练习后会有轻微疼痛,表明达到了预期锻炼强度,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进食、洗脸、梳头、更衣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力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技能康复。术后第1个月扶双拐行走,术后第2个月单拐辅助、部分负重行走。第3个月可弃拐行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出院指导

  因患者年龄偏大,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应给予详细指导。让患者和家属掌握 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能较好地执行。锻炼中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且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肢体肿痛。(2)指导患者术后6周内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卧于患侧,双膝间应放一软枕;勿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勿前倾;勿弯腰拾东西;勿在床上屈膝而坐[3]。(3)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 h,遵医嘱按时服药,告诉患者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每年定期回医院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
  1 钱学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和康复.中国人工关节杂志,1996,1(1):59-60.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6-575.

3 赵阳立.骨科临床护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

(本文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泰安市中医二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