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1例经腹根治性右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围术期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护理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个月,CT发现右肾占位1天于2009年1月6日入院,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合肝胆外科会诊意见,诊断为右肾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结石性胆管炎,胆囊炎,完善相关检查后,我科与肝胆外科于1月8日在全麻下以右肋弓下缘为同一切口行右肾根治性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肾肿瘤;胆囊;胆总管取石术;T管引流术;护理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个月,CT发现右肾占位1天”于2009年1月6日入院,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合肝胆外科会诊意见,诊断为“右肾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结石性胆管炎,胆囊炎”,完善相关检查后,我科与肝胆外科于1月8日在全麻下以右肋弓下缘为同一切口行右肾根治性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2009年1月22日带T管出院,于2月6日返我院肝胆外科拔管,完全康复。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患者是因上腹不适行CT检查偶然发现右肾占位病变,其心理上难以接受,表现出焦虑、失眠等,同时患者合并有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生活上表现的更加悲观失望、厌食等。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关怀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对挽救生命的必要性,手术的目的、过程,麻醉方法,手术医生们的技术水平,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尽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压力,以使患者思想稳定,配合治疗。同时教会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动作和深呼吸,培养在床上解大小便的习惯,讲解早期活动及卧位的临床作用等。

    2.2  术前准备  术前一日嘱患者沐浴;行腹部及会阴区备皮,应注意勿损伤皮肤,减少感染机会;备同型血600 ml,为术中或术后大出血时急救用;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防止麻醉和手术中发生呕吐,并发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术前晚口服灌肠剂清洁肠道并用甘油灌肠剂灌肠一次,术日晨留置胃管及尿管。

    3  术后护理

    3.1  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及外科护理常规  患者术后全麻尚未清醒,入ICU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吸氧,2~4 L/min,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中情况、麻醉情况、失血量以及输液量等,便于观察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动态心电监护,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制订切实有效的护理计划。

    3.2  术后体位  术后体位十分重要,患者切除肿瘤后血压很不稳定,宜取平卧位,减少搬动,术后6 h待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减轻腹膜对腹腔渗出液内毒素的吸收[1],同时可以减小切口的张力,减轻伤口的疼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3.3  饮食  术后常规禁食,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天后患者肛门排气、肠功能恢复,根据病情依次从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告知患者少量多餐,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限制动物性脂肪的食谱。同时鼓励其多饮水,每日入量约3 000 ml,以达到自行冲洗肾脏的目的。

    3.4  口腔及呼吸道的护理  禁食期间,患者觉口干,我们用棉签蘸温开水为患者湿润口唇及口腔黏膜,预防口唇干燥破裂及口腔溃疡等的发生。由于气管内插管及麻醉药物的刺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又不易咳出,我们定时协助患者拍背,并鼓励患者深呼吸,将床头摇高45°~60°,指压气管,嘱患者用肺部的力量,轻轻将痰咳出,痰液黏稠时给予生理盐水20 ml+盐酸氨溴索15 mg雾化吸入,每天3次,每次15~20 min,连续用3~5天。患者术后气道通畅,未发生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

    3.5  切口疼痛的护理  在麻醉药物的作用消失后,感觉开始恢复,切口疼痛逐渐加重,该患者于手术后24~48 h表现最明显。我们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排除可引起患者烦躁及增加疼痛的因素,如保持病房安静等,理解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嘱其陪护人员给予腹部、腰背部按摩,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咳嗽时,协助其按压腹部切口以减轻疼痛,为患者做治疗时动作轻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用药后应观察止痛效果。

    3.6  引流管的护理  全麻术后常规放置胃管和尿管,肾癌根治术后常规放置腹膜后引流管,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和T型管。因此,患者术后各种引流管较多,须在每根管上做好标记,以便观察和护理。该患者胃管于全麻苏醒后即拔除。

    3.6.1  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个人卫生对预防术后膀胱感染十分重要。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外接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注意每日的尿量、颜色、性质,必要时留取标本实验室检查。该患者于术后第五天拔出尿管,拔除尿管后排尿正常,尿色清亮。

    3.6.2  T型管的护理[2]  (1)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术中已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回病房后将T型管接无菌引流袋,并用胶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皮肤上,同时绑腹带,以防T管脱出,翻身或搬运时,注意保护,避免牵拉脱出。患者术后第二天出现躁动不安,观察伤口时发现固定于皮肤处的缝线脱落,及时报告医生后,重新缝扎固定,并嘱患者家属专人陪护约束双手避免再次挣脱缝线而发生危险。(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折叠、扭曲,因患者引流物中有泥沙样结石,因此我们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隔日更换无菌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T管周围垫无菌纱布。无论平卧或站立时引流管的水平高度,均不能超过切口高度,防止胆汁反流引起逆行感染。(4)观察记录T型管引流出胆汁的量、色、性质及有无沉淀物,并记录24 h胆汁总量。(5)带管出院:术后2周伤口拆线后患者带管出院,告知其避免污染引流口,防止T型管脱出,定时换药及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若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及时来医院就诊。术后4周返院拔管。(6)拔管:T型管一般放置约4周。患者术后第4周返院,夹管观察患者无恶心、发热、腹胀、腹痛、黄疸等情况,2天后通过胆道造影,证明通畅,开放T型管两天以引流造影剂,引流干净后即拔除,皮肤伤口用油沙填塞,1~2天自行封闭。

    3.6.3  腹腔引流管和腹膜后引流管的护理  与T型管护理一样,需妥善固定,定时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准确记录,当引流物很少时,可通知医生拔除。该患者于术后第三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第五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1  肾功能不全  肾癌根治术后,患者因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尚来不及代偿,加之手术应激等,易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术后应准确记录24 h尿量,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该患者术后第二天出现少尿,24 h输入量为3 000 ml,而尿量仅300 ml,急查血肌酐为160 μmol/L,报告医生后遵医嘱静推速尿20 mg,尿量逐渐增多,当晚复查血肌酐恢复正常。

    4.2  肝功能衰竭  术前胆总管结石梗阻,肝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受损,导致各种转氨酶升高,术中失血,手术应激等因素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肝衰竭,主要表现为肝昏迷、黄疸、出血等,术后宜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颜色等,定期检测肝功能,应用保肝药物等,患者术前各转氨酶较高,术后予以保肝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4.3  肺栓塞  患者为老年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肺栓塞,可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发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患者卧床期间,予以肢体气压治疗,每天2次,嘱陪护人员多予以身体各部位按摩、揉捏,同时应耐心细致地鼓励患者做好早期活动,如定时床上翻身,坐起,搀扶地下行走等。

【参考文献】
  1 杨月芬.1例胆囊切除、肝左外叶切除,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及腹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3):468-469.

2 刘萌,魏瑛琪.T管引流的护理现状与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6,6(12):1194-1195.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单位:4000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