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静脉。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的也比较多。在农村基层医院,急诊静脉点滴的患儿比较多,静滴天数又很长,往往在5~14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静脉;静脉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的也比较多。在农村基层医院,急诊静脉点滴的患儿比较多,静滴天数又很长,往往在5~14天。因基层医院条件有限,不能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必须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在护士大量缺乏的情况下,对基层医院护士来说,小儿静脉穿刺技术的要求则更高。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数年,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达万余次,成功率在90%以上。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小儿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总结。

    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2  操作前具体措施

  操作前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消除顾虑,以取得其信任及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2.1  选择血管  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正常小儿头皮静脉呈淡蓝色、管壁薄,不易滑动较固定。动脉呈浅红色或正常皮肤色,壁厚、易滑动而且手指触摸动脉有搏动感。选择合适的静脉,辨别粗细、深浅、活动度及走向。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特殊情况发生。笔者在临床中就遇到1次误入小儿动脉的病例:患儿,女,5个月,支气管肺炎患者。在给其输液时,选择了额正中静脉,静脉成淡蓝色,较固定。就经验笔者成功将针头刺入血管内,但血液从血管内流出,药液却不流入血管。给其加压,小儿出现痛苦表情,见血管从针尖部呈放射状发白。连忙将针头拔出,摸其血管,有波动,原来是动脉。实例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选择血管,不要单凭借颜色来判断,以免造成患儿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  保证光线充足,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选择头皮针的大小是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而定,对于1~3岁小儿临床上一般选择4~5号半头皮针,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宜选用4号针头,对于小儿腹泻或较大患儿宜选用5号半针头。

    2.3  皮肤准备  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应剃掉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皮肤的毛发,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3  穿刺要领常规

  消毒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执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手不可触及针梗)稳妥执针。小儿头皮静脉宜采用直刺法,针尖斜面朝上通过皮肤直接刺入静脉。进针角度以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为5°~15°,头顶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1]。掌握穿刺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得当,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疼痛剧烈及进针不畅,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根据血管的曲直走向再平行血管送针少许[2]。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深,可在手指探摸下进行穿刺。用拇指或示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探摸,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对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穿刺针尖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当针进入血管腔内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再行抽吸,若仍不见回血,但有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时,可试注入液体,如局部不肿胀,即为穿刺成功。对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血管[3]。针头固定。稳妥贴好第一根胶布是关键,穿刺成功后用左手示指固定针柄于小儿头皮上,左手拇指置(垫)于接近针柄的塑料管的下方,可随意调整针体与皮肤成一适宜的角度,保持针体与血管平行,防止针尖翘起。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块胶布将针柄粘贴牢固,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签头部,用第二根带有棉纱的输液贴宽胶布贴在针体并遮针眼。用第三根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根胶布固定。第五根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的末端固定于左或右耳廓上或者固定于没有头发的头皮上。

    4  操作后应注意的问题

  (1)胶布固定应将输液管道弯成S形,对于针头易滑出者,可用一长胶布绕头部1周。(2)应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适当固定患儿肢体。

    5  分析

  在穿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孩子的哭闹和血管的难寻,而是来自家长的过高要求和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患儿哭闹,容易造成静脉暴露不清、血管不充盈、家属过度保护、精神惊慌以及过激的言语,都会无形中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平时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来到医院就变成对医护人员医疗和操作技术的苛刻要求和百般挑剔,尤其是当一针未成功时,面对家属的质疑,要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表现,避免多余思维信息干扰,要在患儿家长叮咛、责怪甚至非难时,及在患儿哭闹声中练就气定神闲的工作本领,才能减少穿刺的失败率。总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基层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翠华.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7,31(6):365.

2 郭永红,舒慧芝.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3):304-305.

3 崔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4.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单位:110314 辽宁,新民市三道岗子卫生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