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小儿青霉素试验假阳性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青霉素是儿科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常用药物,但临床用药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而且以后也不能使用该药。本着对小儿负责的态度,排除一切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因素,正确判断试验结果,使患儿安全无误用药,使疾病得到最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青霉素试验。假阳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青霉素是儿科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常用药物,但临床用药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而且以后也不能使用该药。本着对小儿负责的态度,排除一切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因素,正确判断试验结果,使患儿安全无误用药,使疾病得到最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青霉素试验;假阳性;原因;对策

青霉素是一类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的抗生素,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因此在使用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制剂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1]。本组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283例皮试假阳性的患儿,通过延长观察时间,做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和合理使用消毒液等措施,结果有5例为阳性反应,2例为迟发反应,其他患儿用药后均无过敏反应。

    1  临床资料

  本组283例均为0~3岁的患儿,其中新生儿51例;29天~1岁12例;1~2岁198例;2~3岁22例。皮试20 min后观察结果,皮丘未消失或增大117例,皮丘消失但局部皮肤发红,直径超过1 cm者146例,直径达1.5 cm以上者40例,283例患儿均为局部阳性反应,无全身反应症状,故暂定为假阳性。然后进行密切观察,随着时间延长,皮丘逐渐消失,红晕直径逐渐缩小,40 min后,有256例转为阴性。27例疑为消毒液影响,经换生理盐水消毒,并做盐水对照试验,结果有21例转为阴性,其余6例视为阳性。277例患儿使用青霉素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2  原因分析

    2.1  皮试液的影响  常规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以1 ml生理盐水含青霉素200~500 u为标准,皮内注射0.1 ml,20 min后观察结果。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小儿来说,皮试液浓度过高,注入量过大或放置时间过长,都会明显增加其阳性率。

    2.2  消毒剂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75%的酒精作为皮肤消毒剂,因其既能达到消毒要求,又便于观察结果,但酒精有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婴幼儿,其皮肤较薄嫩,对涂于表面的酒精有较强的吸入和过滤功能,易导致皮肤潮红,造成假阳性表现。

    2.3  皮试操作方法的影响  操作方法不当亦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皮试要求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即可,针头刺入过长,针梗在皮内穿行对皮肤产生刺激,可使红晕增大;针头刺入过深达皮下组织,药液注入皮下,皮丘隆起不明显,但局部有硬块;注入药液量过多超过0.1 ml时,使皮丘变大,直径超过1 cm;针尖刺入过浅出现水肿;皮试针头过大,皮丘也会出现异常,均可造成假阳性的表现。

    2.4  年龄与皮肤特点  小儿皮肤非常薄,毛细血管丰富脆弱,结缔组织基质多,含水量较高。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其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膜发育不完善,细嫩松软,注入药物后易扩散,吸收慢,故1岁内的婴儿皮试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大龄患儿。

    2.5  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本身的影响也可有皮肤充血、潮红及皮疹样改变,如高热、皮肤过敏、猩红热、细菌性心内膜炎、麻疹、风疹等,也易出现假阳性表现。

    2.6  观察时间  教科书上规定为20 min,但在儿科,特别是婴儿组的患儿,20 min观察结果阳性率甚高,经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后,绝大部分可转为阴性。

    2.7  护士心理因素及判断标准的影响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患纠纷极易发生。由于青霉素可致Ⅰ型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一些儿科护士在判断皮试结果时过于小心谨慎,在明知可能是假阳性的情况下,宁愿错判为阳性也不判为阴性,从而影响了临床用药。再者,婴幼儿IgE水平较低,过敏试验阳性判断标准应低于成人,若依成人标准判断,阳性率结果甚高。

    3  防护对策

    3.1  严格掌握皮试液的配制与注射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学》[1]教材上的标准,青霉素过敏试验通常以0.1 ml(含青霉素20~50 u)的试验液皮内注射,根据皮丘变化和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判断结果,结果阴性方可使用青霉素。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患者对青霉素是否过敏,以作为临床使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所以准确配制皮试液至关重要。抽取药液要准确无误,确保浓度和剂量的精确性。其次是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选择前臂掌侧下段1/3处内侧(小儿多选择掌侧面下1/3处腕横纹上三横指,1岁以下婴儿取二横指),避开毛细血管丰富处,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针头斜面全部刺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药液0.1 ml,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直径5~6 mm,皮肤变白,毛孔变大并显露[2],操作轻柔,把握好进针角度,避免药液用量过大或注入皮下。正确的注射方法,机械损伤小,注射药物顺流无阻力,可有效防止假阳性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一般为200~500 u/ml,注射量0.1 ml,新编临床药物手册提出:小儿青霉素皮试注入量可为0.02~0.03 ml。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年龄组小的患儿,注入量要相应减少,如为新生儿做皮试,若注入0.1 ml,皮丘直径可有0.5~0.8 cm,20 min后观察结果,90%以上患儿局部皮丘未吸收,甚至变大,而注入0.03~0.05 ml则局部反应明显减少。

    3.2  皮试液现配现用  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1 h。

    3.3  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婴幼儿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若患儿在其他医院做过皮试且为阳性,而患儿既往无过敏史,也无家族过敏史,可再做皮试。婴幼儿皮试结果判断标准:阴性:(1)皮丘无改变(或变小),周围无红肿;(2)注射部位发红,可达1.5 cm以上,皮丘不大;(3)皮丘变大,但触之不硬,抚摸时皮丘规则为圆形,局部无痒感。阳性:(1)红晕较大,皮丘>1 cm且发亮,如同即将形成的大泡;(2)红晕不大,皮丘约为1 cm,色不红,但质地变硬,手指触之不规则,呈椭圆或枣状;(3)局部改变不明显,但局部或全身有痒感。

    3.4  皮肤消毒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消毒液可采用生理盐水,因生理盐水对皮肤无刺激,局部皮肤颜色不变,可防止因消毒液刺激而引起的假阳性。

    3.5  避免夜间做皮试  夜间糖皮质激素水平低下,反应比白天强,假阳性率较高。

    4  小结

  准确判断各类药物皮试结果,是护理人员的职责。而儿科病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则要求护士要有更高的责任心,一切操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熟练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与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使患儿安全无误用药,得到有效治疗[2]。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4-277.

2 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3.

(本文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361000 福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林巧稚儿童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