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5期

静脉滴注外渗的症状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滴注外渗症状护理静脉滴注(以下简称静滴)是临床治疗中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静滴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药物外渗时有发生。通过对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静滴外渗进行统计,有600例次发生药物外渗,经过及时观察及处理,收到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发生药物外渗的600例患者中,有2例皮损,......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滴注 外渗 症状 护理

  静脉滴注(以下简称静滴)是临床治疗中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静滴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药物外渗时有发生。通过对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静滴外渗进行统计,有600例次发生药物外渗,经过及时观察及处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发生药物外渗的600例患者中,有2例皮损,8例组织坏死,10例局部硬结,20例静脉炎,2例蜂窝组织炎,其余558例均为局部肿胀。

  2 症状及护理

  2.1 等渗溶液类药物 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出现外渗,可致局部肿胀。此类药物刺激较小,如肿胀面积不大,通常让其自行吸收。对面积较大的肿胀(面积>5 cm×5 cm),用95%酒精湿敷,或33%硫酸镁湿热敷,温度为40 ℃~43 ℃,必要时可用红外线灯照射理疗。

  2.2 高渗溶液类药物 20%甘露醇、50%葡萄糖针剂、10%葡萄糖针剂。此类药物刺激性较大,静滴过程中出现外渗,不论肿胀面积大小,均应立即处理。20%甘露醇外渗可致局部肿胀、硬结,50%葡萄糖针剂及10%葡萄糖针剂外渗可致局部肿胀、静脉炎。可予 95%酒精或33%硫酸镁湿热敷。每10 min更换敷料一次,至肿胀消失,还可用红外线灯理疗。如外渗时间过长,局部组织红肿皮肤变暗红,禁用湿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加速组织坏死。可用0.9%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皮肤,然后涂上百多邦,以清除局部皮下组织炎症。2次/d至局部红肿消退。如局部出现皮损,用0.9%盐水清洗局部,均匀撒上喉康散,2次/d至皮损处表皮生成。

  2.3 血液制品及其代用品 新鲜血浆及冻干血浆外渗可致局部肿胀。可予局部热敷;代血浆外渗可致皮下水肿、静脉炎或静脉栓塞,可热敷、光疗。

  2.4 化疗类药物 丝裂霉素及表柔比星外渗可致蜂窝织炎和坏死;更生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外渗可致组织坏死。此类药物外渗常用冷敷至冰敷。因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肿胀或药物扩散。必要时给予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穴位封闭[1]。

  2.5 其他药物 10%氯化钙针剂、10%溴化钙针剂、氧苦乐民针剂、10%葡萄糖酸钙外渗可致局部硬结甚至坏死。局部硬结可用33%硫酸镁湿热敷;组织坏死可用高渗蛋白溶液加入抗生素湿敷,即含人体白蛋白或补血康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庆大霉素2~4万u/5 ml(溶液制作:取刚用完白蛋白或补血康空瓶,注入10%葡萄糖溶液5 ml摇匀,再加庆大霉素2~4万u)。1~2次/d,并注意抬高患肢[2]。

  3 效果

  (1)无刺激性药物外渗,肿胀面积大的,经95%酒精湿敷或33%硫酸镁湿热敷,24 h内肿胀基本消失。(2)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外渗,局部红肿予百多邦涂抹,2~3天皮肤红肿消失。(3)局部皮肤出现皮损,予喉康散局部外用,3~4天皮损处结痂,6~7天后结痂脱落,表皮生成。(4)化疗药物外渗,经及时冰敷、冷敷,无皮肤红肿及皮下组织坏死。(5)局部皮下组织坏死,予高渗蛋白溶液加入抗生素湿敷,6~7天后组织坏死缩小,伤口干净,2周后肉芽生成。

  4 体会

  静滴外渗在输液中时常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及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要求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应加强巡视,及时处理。不论何种药物,静滴外渗一旦发生,均应立即更换输注部位,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1]。

【参考文献】
    1 杨伟贤.静脉输注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中华护理杂志,1997,9(32):548.

  2 尤丽芳,陈舜英.新生儿因静脉滴注渗漏致使皮肤组织坏死的局部处理.汕头医药,1991,16:75.


作者单位:515400 广东,揭西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