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1期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对策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所以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0~2岁的患儿疾病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内容,为了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对穿刺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

婴幼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所以头皮静脉穿刺是治疗0~2岁的患儿疾病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儿体内,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操作内容,为了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对穿刺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寻找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采取对策,以降低失败率来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家庭结构的特点,当今独生子女当父母,心疼孩子,对静脉穿刺期望值较高,希望每次都能一次成功,一旦失败,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易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造成穿刺失败;(2)患儿依从性差,哭闹,不合作,在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看护不当或不配合易使液体外渗肿胀造成液体不滴,针头滑出血管;(3) 患儿因疾病的原因,血管不充盈;(4)操作前准备不充分,选择静脉时不正确;(5)操作台前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不合适;(6)护士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风险意识;(7)操作技术不过硬,影响穿刺;(8)拔针方法不正确,局部按压时间不足或用力不当,出现淤血现象。

  2 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对策

  2.1 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做好患儿家属沟通工作,通过与患儿及家属充分的互动来了解和影响患儿及患儿家属的行为,提高他们的信任度,这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加强头皮静脉穿刺方法宣教,以降低家长的期望率,同时让家长知道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对于他们的担心,作为护士应当理解。当遇到行为过激的家属时,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护士一定要稳定情绪,说话语调要平和,耐心向家长说明患儿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争取家长的宽容,并能配合护士达到顺利穿刺的目的。

  2.2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 护士在从事治疗活动中要以稳定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善于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加自信心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避免多余思维信息的干扰,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对患儿要有爱心;遇到较难穿刺的头皮静脉护士不应有畏惧、胆怯与紧张,应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做到不急不躁。特别有的患儿患病时,前呼后拥有很多家属陪同,而且要求特别高,非要一针见血,这时护士千万不要紧张慌乱,影响情绪而导致穿刺失败。只有稳定的情绪,坚定的自信心,坦然面对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2.3 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 穿刺针头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以便于操作,选择静脉时要耐心,避开受损、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可按解剖部位选择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及分支血管,而前额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易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选择静脉时,要分清是否有搏动及血管走向、深浅度等,可用食指指尖从右到左轻摸或“诊脉”或手试垂直于血管壁上下摸,细细体味静脉,遇到脱水或血管不充盈时,用右手大拇指指腹做向心方向推压静脉,力度适中,推压时局部皮肤发白,当停止推压时有淡紫色血液回流迹象,此时看清血管行走方向,同时估计血管深浅度。也可以用酒精棉球反复擦头皮静脉,刺激血管,使血管充盈扩张。还有可采取捏患儿耳垂或弹足底,刺激患儿让他啼哭,增加静脉血管内的压力,使血管充盈增加,看清血管。有些肥胖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的静脉显露,需耐心寻找。其次是患儿的准备:患儿对医院的环境陌生,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情绪表现烦躁不安,所以给患儿输液前,要有耐心,正确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与患儿交流[1]。多给表扬和鼓励,以取得患儿的合作。

  2.4 选择合适光线 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亮刺激操作者使瞳孔缩小,光线太暗使操作者瞳孔增大,因此,光线强弱要适中,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较差的阴雨天或夜间可借助30 W的灯管二根置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55 cm左右高度,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暴露较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2.5 掌握穿刺要领 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4号半或5号半)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血管两侧,右手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可以选择旁侧进针,对血管较细者应采用直刺法,在血管正上方估计离刺入点0.2 cm左右处进皮肤,以25°~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柄下压,以5°的角缓慢平行向前刺入血管,见回血即刻停止前进,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特别对重度脱水的患儿,头皮血管较瘪,回血较慢或不回血,可捏硅胶管,试抽回血,也可事先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滴管下端,离针头距离60 cm最佳。如以上方法仍无回血,又感觉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如果是在以前穿刺过的血管上穿刺,则穿刺点要离开原有的针眼,而且要在其侧后方进针。

  2.6 固定方法的改进 穿刺成功后,由于固定不当,致使头皮针脱出血管外,所以静脉穿刺成功后,即将预先准备好的片状酒精棉球垫于针柄下,将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针眼处盖上输液好贴,第二条胶布固以V字形固定住针头,并尽量贴近针柄下的棉球,使空虚的针柄不前后左右摇摆。第三条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以S型固定于头皮上,第四条胶布将中间部对折后绕头一周。为防粘发,可使用固定带(长45~50 cm,宽1 cm弹性好的花色松紧带,左右两端平行缝制1 cm宽,3~6 cm 长的尼龙搭扣1对,搭扣的外端距松紧带边缘0.6 cm)[2]绕头一周,这样固定好的头皮针稳妥,不易滑动、脱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还有就是要告诉家属,管好小儿的手,不要牵拉输液管,穿刺部位不要碰到枕头或大人身上等,不然也会造成液体外渗。

  2.7 拔针的技巧 输液结束拔针时,先松开固定带,再分离胶布,将消毒干棉球贴好胶布,用左手拇指在穿刺部位纵向固定棉球,不能按压,迅速拔针后再按压穿刺部位,以防针头切割血管。由于拔针时患儿哭闹,血管压力增高,要告知家属按压5 min以上,不要揉,以免发生皮下淤血,必要时护士要帮助按压。

  3 讨论

  在穿刺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护士在穿刺时应选择最有把握的血管穿刺,尽量做到一次成功;消毒皮肤最好用酒精,既可扩张血管又不着色;预先准备好胶布和垫用的酒精棉球;针头固定应稳妥,以免患儿头转动时针头脱出;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儿家属不要碰针头固定部位,避免牵拉,以提高家长的看护能力;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总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必须具有熟练的穿刺技术,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沟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任国英,方云,周玲.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23(15):51-52.

  2 尹长会.输液固定带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效果观察.天津护理,2006,14(5):288.

  

作者: 宣飞燕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