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在撤机过程中的护理。方法 间断撤机,给予心理护理及全面护理。结果 2例患者在撤机后通过精心护理成功撤机。结论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撤机过程中的精心护理,是成功撤机的关键。
【关键词】 撤机;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危重患者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临床发现一般使用呼吸机超过2周以上,患者对呼吸机就会产生明显的依赖性[1],因此当患者具备撤机的条件,就应立即撤机,避免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我科2008年4月长期机械通气患者2例,经过精心护理,成功撤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71岁、48岁,1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另1例诊断为高位截瘫,持续机械通气均在4周以上,所用呼吸机为德国生产的Drager Savina。
2 护理体会
2.1 撤机前评估 患者的一般情况好转和稳定,已经纠正了导致呼吸衰竭的病因,纠正了全身感染和其他增加氧需的因素;自主呼吸增强,咳痰有力,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上[2]。当患者达到上述条件,应把握最佳时机,根据病情选择方式,及早撤机。
2.2 撤机前的心理护理 长期机械通气可导致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并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撤机,患者会有精神紧张、呼吸困难,甚至濒死感觉,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因此撤机前要进行充分耐心细致的解释,告知患者撤机步骤及撤机中可能的感觉,使患者对撤机有思想准备。
2.3 撤机时的护理 撤机一般选择在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后如早晨,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间断撤机,白天撤机,夜间上机休息,循序渐进逐步撤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延长撤机时间。撤机时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以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达到膈肌最大限度的收缩。撤机时气管切开处供氧,氧气为3~5 L/min。撤机过程中,严密监测P、BP、R、意识状态、SaO2,撤机30~60 min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对患者撤机反应做出评估,如患者出现疲劳、躁动、发绀、出汗,血压波动不稳定,心动过速,特别是呼吸频率明显变化,意识障碍,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和低氧血症,应立即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避免呼吸肌过度疲劳导致呼吸衰竭。若无上述症状,病情平稳,可继续停机。
2.4 撤机后的护理 撤机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湿化气道,预防痰液干燥而阻塞气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无力咳痰时及时吸痰。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此时,患者机体处于高耗能状态,因此加强补充营养,以增强呼吸肌活动耐力及维持呼吸肌的正常功能。由于患者气管切开有暂时语言交流障碍,可利用图片、手势等进行交流,以了解患者撤机后的主观感受,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励患者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对患者所做的努力要给予充分肯定,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尽快成功撤机。
3 小结
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在确认患者需要的基础上和患者参与下,提供全面、整体、连贯和系统的护理全过程,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7,323.
2 李庆华,肖建军.呼吸机临床应用问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