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2期

探讨手术室护士生物性危害及防护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生物性危害。防护措施手术室是为手术患者实行手术、治疗、诊断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工作时时刻刻都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密切接触,造成对手术室护士的生物性危害。因此为避免和减少手术室护士遭受生物性危害,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护措施,保护手术室护士的健康。...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生物性危害;防护措施

手术室是为手术患者实行手术、治疗、诊断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工作时时刻刻都要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密切接触,造成对手术室护士的生物性危害。因此为避免和减少手术室护士遭受生物性危害,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护措施,保护手术室护士的健康。

  1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包括微生物、昆虫造成的危害。常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它们存在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中,可以通过与患者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而感染。它们所引起的感染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肿瘤的种植和败血症等[1]。这些感染中HBV、HCV以及艾滋病是手术室护士生物性危害的主要种类,它们通过血液传播一次即可造成感染。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术前防护 做好术前防护十分重要,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史及各项检验报告单,对所有手术患者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均应视为有传染性,常规戴口罩、帽子、手套操作,手术室医务人员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再次更换拖鞋防止洁污交叉。对明确会传染的患者术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护措施,防患于然。如对乙、丙肝等患者术前应准备0.2%的过氧乙酸供手术前后洗手,手术间门上挂明显的标识,安排两名巡回护士分别在手术间内、外传递物品,不安排手有伤口的护士参加手术,手术间内可能接触到的把手以及麻醉师用的喉镜柄等用保护套。

  2.2 加强术中防护 手术室器械护士术中应保持器械台及手术区清洁整齐,避免血液等滴到地上。高度重视锐利器械正确传递及使用安全,各项操作做到准、稳、快,集中精力配合手术,避免刺伤、割伤。注意术中手套是否破损,及时发现立即更换,术中及时吸净手术区血液、体液等以免污染手术衣,造成渗透污染。已知传染性手术,室内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原则,巡回护士应做好监督工作,同时做好屏障保护工作,如术中戴双层手套,穿隔离衣,使用围裙、戴防护镜、鞋套等,术中若意外发生手损伤应立即正确挤出血液,并用碘酒、酒精消毒。术中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手术室。

  2.3 加强术后防护 术后所有医疗废物应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分类存放或处理。手术室台面、推车、仪器、手术床等用533消毒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空气消毒。医务人员手术衣、手套等脱在手术间指定地点,脱去手套后手应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回到清洁区更换拖鞋。传染性手术,术后器械、布类等应按规定进行特殊处理,如为乙、丙肝等传染病术后应进行“双消毒”等处理。对术中有被传染可能的应采取相关措施,如注射疫苗等,做到密切观察及时治疗,跟踪随访。

  总之,手术室护士防护工作十分重要,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和失误,要了解手术的各个步骤,预见有可能发生的污染、传染,做到心中有数,防护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同时,所有进入手术室工作护士应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测抗体,确保有免疫力。重视手术室护士宣教及岗前培训,明确并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掌握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使手术室护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做好每台手术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术前、术中、术后防护到位,减少或避免手术室护士生物性危害。

【参考文献】
   1 邱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当代护士,2007,10:82.

  

作者: 林慧珠,翁爱兰,吕香玉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