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4期

行气散足底烫疗预防与解除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行气散足底烫疗在预防与解除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即预防术后腹胀组中A1组与解除术后腹胀组中B1组)共5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6h和术后出现腹胀时,用行气散行双足底烫疗,每足烫疗15min,每日1次。结果经两组临床效果分别对比观察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行气散足底烫疗在预防与解除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即预防术后腹胀组中A1组与解除术后腹胀组中B1组)共5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6 h和术后出现腹胀时,用行气散行双足底烫疗,每足烫疗15 min,每日1次。并与对照组(即A2组和B2组)比较。结果 经两组临床效果分别对比观察研究,在A1组(预防术后腹胀组)中,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6%,A2组有效10例,总有效率40%;在解除术后腹胀组中B1组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2%,B2组有效17例,总有效率68%。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气散足底烫疗预防与解除腹部手术后腹胀,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显著,经济实用,宜于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部手术,腹胀;行气散,足底烫疗;预防,解除

腹胀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占手术患者的8%~28%[1]。重度腹胀不仅可以使患者极度不适,而且膈肌上升和运动受限,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反流受阻[2]。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2]。腹胀处理不当将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黏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3]。为了促进患者腹部手术后肠功能尽早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预防与解除术后腹胀,我科于2008年8月起对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行气散足底烫疗的方法促进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1.15)岁。其中结直肠癌38例,胃穿孔修补术24例,肠黏连松解术16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1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胆石症5例。病例纳入标准:均为首次接受腹部择期手术,术前无长期便秘或伴有严重心、脑、神经系统疾病。

  1.2  随机分组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依照患者入院手术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预防术后腹胀组和解除术后腹胀组。

  1.2.1  预防术后腹胀组(A组) 

  将50例患者设为A组,即患者麻醉清醒后未有腹胀的症状与体征时,根据病情为防止患者发生术后腹胀而采取的方法。选每种疾病的单号为A1组(试验组),其双号为A2组(对照组),各25例。

  1.2.2  解除术后腹胀组(B组) 

  将50例患者设为 B组,即患者麻醉清醒后经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患者出现腹胀的症状与体征时,为解除患者术后腹胀而采取的方法。选每种疾病的单号为 B1组(试验组),其双号为B2组(对照组),各25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体质及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  预防与解除术后腹胀的方法

  1.3.1  A1和 B1组 

  行气散烫疗包内厚朴30 g,木香30 g,枳壳30 g,青皮30 g,小茴香30 g,莱菔子50 g,细辛50 g,三花酒浸泡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预防术后腹胀组和解除术后腹胀组分别于术后6 h和术后出现腹胀时,将中药装入布袋,用微波炉加热3~5 min,行双足底烫疗,先左足后右足,每足烫疗15 min,每日1次。烫疗时力量要均匀,开始时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重新微波加热烫疗。

  1.3.2  A2组 

  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

  1.3.3  B2组 

  患者出现腹胀后,用开塞露 1支,由肛门给药刺激肠蠕动,以解除腹胀。

  1.3.4  观察指标 

  护士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A组:显效为实施操作后8~12 h内肠鸣音恢复,12~24 h内有肛门排气,术后无腹胀发生;有效为12~24 h肠鸣音恢复,24~48 h内有肛门排气,术后有轻微腹胀感,能忍受;无效为24~48 h后肠鸣音未恢复,48 h后仍无肛门排气,术后有腹胀感。
   
  B组:显效为实施操作后8~12 h肠鸣音增强,24 h内有肛门排气,腹胀解除;有效为12~24 h内肠鸣音增强,24~48 h有肛门排气,术后腹胀减轻或消失;无效为24 h后肠鸣音未恢复,48 h后仍无肛门排气,术后腹胀感未减轻,效果不明显。

  2  结果

  2.1  A组中两组病例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比较 

  见表1。表1  A组中两组病例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比较(略)

  2.2  B组中两组病例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比较
 
  见表2。表2  B组中两组病例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腹胀常由于手术刺激、伤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应用等诸多因素,致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所致[3]。祖国医学认为,胃肠手术时,因手术刺激胃肠及术区暴露时间较久,被风寒毒邪所侵引起感染,致精气亏耗、气机不畅,血行瘀阻,气滞则胀。本课题所采用的中药厚朴芳香化湿,可疏畅气机,下气降浊,具有肠兴奋作用,用于胃肠功能失调所致的实胀;木香辛行苦降,行气止痛,善行胃肠之滞气,具明显增强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作用;枳壳入脾、胃经,可行气破积,兴奋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增强;莱菔子消食除胀,擅治脘腹胀痛,利大小便;小茴香、青皮有疏肝理气的功效;细辛性温,可温中止呕,散寒止痛。足底反射区理论认为,人体足底部存在着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各种反射区,反射区既是疾病的反应部位,又是治疗的刺激部位[4],烫疗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利用能吸收和逐渐释放热量的物体或某些药物加热后置于人体某部位往复移动,通过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刺激人体表肤之脉络,达到疏通气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的目的[5]。足底反射区中药烫疗可使足底反射区接受热、滚、摩的刺激,使局部血液循环活跃,反射区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得以改善,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气体,同时具有理气、止痛、安神的功效[4]。
   
  行气散烫疗足底,通过药物和热力的作用刺激足底相应脏腑器官的反射区,作用协同,疗效叠加,使气血调畅,达到理气消胀的功效。该方法操作简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经济实用,宜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顾克敏.术后腹胀几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哈尔滨医药,2007,27(2):22.

  2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2.

  3 杨金镛,崔自介.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1-395.

  4 陈莉,陈景伍,吴彩娣.足底热敷按摩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影响.淮海医药,2009,27(3):261.

  5 李乃民.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全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23-124.

作者: 黄华勇,谭俏菊,黄世佳,李莉,何姿,蒋民鸣,周丽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