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4期

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水平,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静脉穿刺。皮下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很多,而皮下淤血的发生主要与静脉穿刺及穿刺后拔针按压的方法有关,为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水平,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静脉穿刺;皮下淤血

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很多,而皮下淤血的发生主要与静脉穿刺及穿刺后拔针按压的方法有关,为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概述。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共做静脉穿刺960人次,其中男性患者390人次,女性患者570人次。发生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72人次,其中男性30人次,女性42人次,发生率为7.5%,淤血形成后经过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后均恢复正常。对易产生外渗性药物引起的局部肿胀,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也均恢复正常。

  2  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

  2.1  穿刺造成皮下淤血 

  (1)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输液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变硬,又因皮肤皱褶多、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容易滚动,穿刺时易破坏出现隆起。(2)水肿的患者:由于水肿的患者血管受肿胀组织的挤压,且位置较深,很难看到或触摸到,穿刺难度大,易造成穿破血管壁引起淤血。(3)持续高热脱水的患者:由于高热脱水的患者血管变瘪,直接穿刺也有一定困难,也易造成血管穿破引起的皮下淤血。(4)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失血性休克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壁脆性弱,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引起皮下淤血。(5)高热谵妄、躁动、抽搐的患者:行静脉穿刺后,由于此类患者不合作,经常活动穿刺部位,针尖易穿破血管造成皮下淤血。(6)穿刺技术不过关。“拉锯式”的穿刺静脉,造成静脉局部多个穿刺点,血液从静脉穿刺点漏出,同时也易穿破皮下的毛细血管造成出血。(7)穿刺针头不锐利。针头带钩或钝平,穿刺时对静脉壁的损伤较大,致使血管壁不能将针梗紧密包围,血液从针梗与静脉壁之间的缝隙漏出,另外拔针时带钩的针头易划破血管壁及皮下毛细血管,造成出血致皮下淤血。

  2.2  拔针后处理不当引起的皮下淤血 

  (1)因为皮肤针眼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与进针角度、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在静脉穿刺时,两者往往不在同一点,所以如果拔针时只按压皮肤针眼,血管壁的针眼没有得到按压,就会造成静脉穿刺点出血。(2)按压方法不正确:拔针后按揉穿刺点,破坏了伤口处的血小板凝集,在正确的按压时间过后,伤口或皮下出血。(3)压迫的时间过短,未达到止血效果也是引起皮下淤血的一个原因。(4)患者的凝血机制差或其他血液病等原因也都易引起皮下淤血。

  3  皮下淤血的预防

  3.1  把好穿刺关 

  (1)对慢性病患者,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选择较细的斜面针头,用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以25°~30°角缓慢进入皮肤后,再以15°~20°角进入血管,切勿回血过多。(2)水肿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操作时,可根据静脉的分布和走行,用手指向血管四周用力推压肿胀组织,使血管尽量暴露,然后立即以较深的角度进行穿刺。(3)持续高热脱水的患者:穿刺此类患者时,可稍热敷后,扎紧止血带,轻轻拍打穿刺部位。(4)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操作时针头顺向血管走行方向缓慢平行滑入,同时注意抽回血。(5)对高热、惊厥、谵妄、躁动、抽搐不合作的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必须由家属固定患者的肢体,选择较充盈的血管,忌选择在关节处,快速穿刺后固定好穿刺部位,同时用夹板固定。(6)穿刺前要认真检查针头是否锐利,如发现带钩、钝平或堵塞性针头要立即更换。穿刺时认真选择静脉,提高穿刺技术水平,达到一针见血,保证静脉上有一个穿刺点,避免反复进针。掌握静脉穿刺理论与操作技术,穿刺部位与原始穿刺点最好不在同一肢体上,若某些原因必须在同一肢体上时,止血带要在原始穿刺点远心端,并选择另一条静脉穿刺。

  3.2  穿刺结束后拔针时 

  (1)将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平行直压,这种方法可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得到按压。拔针前不要先按压针头,因血管神经比较丰富,局部会产生疼痛,把针头全拔出后按压,如果动作稍慢,皮下淤血会更加重,尤其是输高渗药物,还可导致局部坏死。(2)拔针后切勿按揉穿刺点,按压时间3~5 min为宜。(3)对凝血机制差及血管脆性大的患者,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针头,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

  4  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水平,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在静脉穿刺中要认真选择静脉并提高穿刺水平,一针见血,避免反复进针,保证静脉上只有一个穿刺点。掌握静脉穿刺的理论与操作技术,运用正确的拔针方法及适当的针眼位置按压,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总之,静脉穿刺及穿刺后的拔针按压,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将皮下淤血等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作者: 冷玉梅,段兴江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