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行为的心理干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行为的心理干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患者焦虑和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心理行为干预;焦虑;疼痛

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外科常见的外科手术,其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病、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该手术为向患者体内植入假体,患者在腰麻下接受手术,患者术前术中焦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很高。为了减轻患者上述身心痛苦,笔者于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对上海长海医院关节外科65例患者采用了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对我院关节外科有行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的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31~82岁,平均(56.6±11.2)岁;干预组32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32~84岁,平均(57.2±10.9)岁。髋关节置换术前疾病分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3例,退行性骨性关节病21例,股骨头坏死16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前、术后处理均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其中干预组在术前术后采用下列干预方法:由专人负责,详细介绍病房、手术室的环境及监护系统,实施者对患者热情、诚挚、体贴,言行上、感情上亲近患者,了解有关病情,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并以相关的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为基础,给患者讲清髋关节置换术的具体内容,派发病区特制的宣传小册子《髋关节置换术健康宣教》。以心身医学的观点给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及其所产生症状的关系,尤其是针对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安置假体时产生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给予理解、同情、鼓励与安慰,术后必要时采用暗示方法,如使用“安慰剂”缓解疼痛。通过效果良好的类似病例现身说教,使患者消除负性情绪,以正性情绪积极面对相关检查和治疗。采取分心法、放松训练法及呼吸训练法缓解术后不适。

  1.2.2 评定标准 (1)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1],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前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焦虑情况。(2)根据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1]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稍感不适或轻微疼痛可忍受为Ⅰ级;明显疼痛仍可忍受为Ⅱ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为Ⅲ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术前SAS评分比较 见表1。表1示,两组入院时、对照组入院时与术前焦虑评分比较,t=1.20、0.70,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入院时与术前焦虑评分比较,t=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焦虑评分比较,t=2.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 见表2。表1 两组确诊后、手术前SAS评分比较表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表2示,干预组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其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不但以往所关注的许多躯体疾患,而且许多临床症状,特别是疼痛这一最常见症状的发生、发展、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2]。观察显示,假体置换及术后髋部疼痛有明确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对其采取心理干预是恰当的、可行的。

  心理行为干预又称为行为矫正(behavor modification),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到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通过学习来调整或改变个体的异常病态心理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1]。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需安装假体人工关节时,患者均有焦虑、紧张,甚至恐惧、逃避等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不稳、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出冷汗,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升高等一系列的心身反应,术后自感髋部疼痛明显,常不能忍受。如果医务人员缺乏正确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行为干预,就难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早期康复。

  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以产生与焦虑反应相反的生理和心理效果,在术后髋部疼痛中能起到显效作用。两组效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通过干预,患者能明显缓减术前焦虑状态,并且自感术后疼痛程度减轻,这不仅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而且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有利于病情观察。心理干预过程可操作性强,并且容易实施,见效快,体现出护士整体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专业水平,尤其明显加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密切了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当代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577.

  2 俊冕.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1-71.

  

作者: 储敏,张 欢,吴 红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