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4期

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糖尿病足(DF)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多见于病程长、年龄在60岁以上,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的患者,可使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下降,伤口不易愈合而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严重影响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DF)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多见于病程长、年龄在60岁以上,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的患者,可使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下降,伤口不易愈合而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创面基本愈合,未发生病情恶化或截肢,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2型DM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7~83岁,病程2天~8个月,其中湿性坏疽19例,混合性坏疽1例。按照Wagnr分级法,局部病变Ⅱ级者8例,Ⅲ级者3例,Ⅳ级者8例,Ⅴ级者1例。

  2 治疗方法

  2.1 全身治疗 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疗法和并发症的治疗等,同时给予中药内服,可消热解毒,化瘀止痛,益气养阴,行气活血;静滴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临床上则根据不同证型施治;如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可选四妙勇安汤加减;气阴两虚夹瘀型。治以益气养阴,扶正生肌,方药可选参脉饮加减。

  2.2 局部治疗 如干性坏疽,则以“化瘀”为主,选用“化瘀生肌膏”外敷。将表皮干枯的坏死组织“煨”软,待新鲜组织生长后,再行祛腐。而湿性坏疽,则以“脱腐”为主,选用“活血生肌膏”外敷或填入,使坏死组织液化,达到活血祛腐引流的作用。在换药时根据创面情况,局部给予臭氧套袋治疗,可起消炎、生肌作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早日愈合。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新鲜,胰岛素降糖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注意伤口变化及全身情况,防止感染。换药时不宜过分清洗伤口,以免损伤新生上皮组织,反而不利于创面的愈合。

  3.2 情志护理 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病程长、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病人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心治疗等情绪。在护理中多给病人一些安慰与鼓励,用乐观情绪感染病人,治疗上尽量为病人精打细算,帮助病人解决行动不便等困难,让病人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3.3 饮食调护 病人大多全身情况较差,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而创面修复又需要足够的营养。除静脉给予支持疗法外,饮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注意营养的搭配,宜清淡饮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以免热盛伤阴,加重病情。

  3.4 运动锻炼 适当的肢体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况。在病情稳定恢复过程中,护士可指导患者作适当的下肢锻炼。

  3.5 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要熟悉每个病人的年龄、文化、病情、饮食及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等,作好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82岁,中医诊断:消渴(气阴两虚)、足痈(温热下注)。患者因不愿意行截肢手术,故联系到我科治疗。入院时空腹血糖16mmol/L,下肢浮肿,左足大拇趾有2cm×2cm,足背外侧皮肤有5cm×4cm伤口,溃烂较深至肌层,周围红肿色暗,可见白色和淡黄色坏死组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味臭,疼痛,入院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予中药局部换药,每日1次,臭氧套袋1次,5天后,创口分泌物明显减少,臭味减轻,局部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护理中嘱病人清淡饮食,控制进食量,特别要控制油脂炎的摄入,在换药时注意伤口变化,防止感染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住院50天,伤口全部愈合,有少许瘢痕形成,无红肿疼痛,行走自如,痊愈出院。1个半月后电话回访情况良好。5 讨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指导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性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 陈 锐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