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8期

培养护士法律意识减少门急诊护患纠纷的做法与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让护理人员了解门急诊的护理工作特点,规范护理工作,避免护理工作中的法律纠纷。方法通过分析门急诊工作的特点及医患权利,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和工作中被忽视的地方,指出其中的法律问题。结果在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只要按常规,注意特殊情况,就可能有效避免纠纷。结论门急诊护理工作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让护理人员了解门急诊的护理工作特点,规范护理工作,避免护理工作中的法律纠纷。方法 通过分析门急诊工作的特点及医患权利,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纠纷和工作中被忽视的地方,指出其中的法律问题。结果 在门急诊护理工作中,只要按常规,注意特殊情况,就可能有效避免纠纷。结论 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学习,按照护理操作常规工作,可极大地减少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门急诊;法律;护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职责和任务也不断扩大,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医疗纠纷时常见诸于报刊或杂志。由于门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和时间的紧迫性,更增加了导致护患纠纷的可能性。所以门急诊护士更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注意维护病人和自身的权利,以避免或减少纠纷的发生。我院是一所北京属二级甲等医院,而且位于北京的高科技园区,日门急诊量在3000人次左右。门急诊科共有3名护士长,5名护理组长,43名护士。年龄结构在19~54岁之间,现将培养护士法律意识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培养护士法律意识的具体做法

  1.1 分析门急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病人权利是指公民接受医疗机构诊疗护理期间,在护患关系中,作为特殊主体,应该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1],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医疗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2]。门急诊是病人接受检查和治疗的第一线,病人流动性大,尤其是急诊,病人病情危重、紧急,病人及家属大多存在急躁、心烦、焦虑等情绪,对医务人员态度敏感,因此,门急诊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容易疑因侵犯病人的权利而发生护患纠纷。

  1.1.1 隐私权 隐私是指病人不妨碍他人与社会利益的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包括个人身体秘密、个人身世及经历秘密、有关家庭生活的秘密、财产方面的秘密[3]。病人有保护自身隐私的权利,但由于医护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暴露病人或知道某些隐私,以利于判断疾病和治疗。所以要求提高护士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法律意识,为病人的隐私保密。不议论病人的隐私,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状况资料。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要尊重病人的意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尤其在擦浴、翻身、更换床单及使用便器时,注意遮挡病人[4]。

  1.1.2 生命健康权 《民法通则》中明确写出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病人的生命健康权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但有时由于一些制度的要求或者经济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对一些危急重病人没有实施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在门急诊中可能发生),而触犯病人的权利,尤其在急危重病人中。护理人员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生命,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权。

  1.1.3 知情同意权 具有法律功效的知情同意,亦即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获得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及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自愿地同意或应允给予某些检查、治疗、手术或实验[5]。病人知情同意权包括的要素:信息的告知、信息的理解、自由表示的同意和同意的能力。医务人员也有告知病人病情的义务[6]。但在门急诊工作中,由于抢救紧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完全做到知情同意,也容易导致一些纠纷的发生。所以护士在门急诊工作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告知病人目前的病情及预期进展,有无生命危险,目前所做的治疗和检查情况,如实回答家属的有关提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检查治疗的权利。如CT、MRI、各种穿刺等贵重或有创检查,输血、特殊药物及贵重药物的使用等,必须先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1.2 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护士法律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法律讲座、规范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制度等途径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的培养。

  1.2.1 举办法律讲座 我院自2007年以来,陆续请北京医学会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本院医务处领导等讲解法律、法规常识,重点讲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病人的权利等内容,聘请三级医院护理专家讲解护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同时科室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知识。由于患者在医护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处理原则,更注重患者的利益和权力,使之运用法律手段以得到公正的裁决,而且规定国家机关与直接责任人负有连带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人不仅在行政上受到处分,而且将承担相当数额的经济赔偿,情节严重者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在护理工作中护患的权利,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患者。

  1.2.2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1)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它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更是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依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7]。因此,做好护理记录,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有力证据。包括入院时的情况、医护人员进行的抢救治疗护理以及患者病情的动态改变等,护理记录要做到认真、客观、真实、完整。(2)门急诊的药品、设备保管与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遇有紧急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医嘱内容,尤其药物的剂型、剂量、用法等,事后6h内必须补充医嘱并签字。急救药品合格有效,使用后及时补充;设备完好率100%,定点放置,定期保养。因为准备完好也是避免发生纠纷的重要措施[4]。(3)告知制度:本院周边的高科技人群大多希望自身知道病情后做出选择。所以我们要求护士在病人自身询问病情时,切记慎重,但当陪伴人员需要了解详细信息时,首先分析与病人的关系后再做不同程度的告知。(4)定期学习制度:我们制定了每季度理论考核1次,每月护理查房1次,每周集中学习1次,早交班不定时提问等。

  1.2.3 完善和严格监督制度 我院专门成立了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门诊部由门急诊主任、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监督小组,通过经常性提问、小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及小测验等方式给予逐层监督和强化(每周1~3次),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2 效果

  我院门急诊科在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培训前后护患纠纷、病人投诉、病人满意度发生了以下变化(来自门诊办公室的登记信息),见表1。表1 培训前后护患纠纷、病人投诉、病人满意度情况

  3 体会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门急诊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里。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活动中都应从法律角度识别病人的权利,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使医疗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8]。通过举办法律讲座、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加强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护士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只有在护理工作中充分了解护患双方的权利,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患者,一方面,通过增强责任心和业务技术能力,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并注意维护病人的权利,避免侵权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当遇到一些不懂法律、缺乏教养的人时,可能招致人身攻击,护士应诉诸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张敏智,朱风春. 病人权利概论.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2 丛亚丽.再谈知情同意与权利让渡.健康报,2003-4-1.

  3 郭清秀,冯志平,王丽飞.医疗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探讨-国内外病人权利与义务的研究综述.中国医学伦理学,1995,3:22-24.

  4 温冬娣,蓝光明,陈丹,等.避免急诊护理中法律纠纷的探讨.岭南争论医学杂志,2004,9(3):234.

  5 周玉文. 医务人员的告知说明义务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刍议.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2:735-736.

  6 郭永松.论病人权利让渡与医生告知义务.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0):30-31.

  7 王卫东,陈灿娣. 规范护理行为,维护病人合法权利.护理管理杂志,2002,2(6):22-23.

  8 杨书香.急诊科涉及的法律问题及纠纷发生的防范措施.Modern Nursing,2004,10(10):968-969.

  

作者: 梁 云,韩洪芬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