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8期

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需要是整体护理顺利实施的前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病人在患病时特有的各种心理需要等方面论述了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需要是系统化整体护理顺利达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关键词】心理需要。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指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病人在患病时特有的各种心理需要等方面论述了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需要是系统化整体护理顺利达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心理需要;整体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指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突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1]。因此,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对护理对象的身心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呵护,不仅仅是延长病人的生命或是传统意义上的治好病,而是要求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只关注病人身体方面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还要同时关注病人患病时的心理需要及心理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1 病人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以“缺乏感”体验着,以模糊的意向或清晰的愿望形式表现出来,并为实现需要而驱动人的活动,成为活动的动机[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人类需要水平的高低将人的需要划分了五个层次,并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使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因此,人一旦得病其个体需要也会因角色的转换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他不仅作为正常人角色的基本需要会发生改变,同时还会有在患病期间作为病人角色特有的心理需要。

  1.1 被尊重的需要 被尊重的需要是病人在得病时各种需要中最迫切渴望得到满足的,尤其是在面对医护人员时更渴望获得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理解,通过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注和理解使病人被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

  1.2 择优的心理需要 病人在进到医院后都希望能得到态度好、最有经验、医术最好、最权威的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为此,病人依据自身的条件用各种行为和方式向医护人员传递相关信息。

  1.3 被接纳、归属和爱的需要 对于住院病人来说,在刚入院进入病区时,是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变化,会使病人产生很强烈的孤独感、陌生感和不适应等感觉,且这些感觉都是引发病人产生负性情绪的因素,此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渴望被接纳、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满足。

  1.4 了解信息的需要 病人来到医院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不了解和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等,此时就会使病人产生强烈渴望了解各种相关信息的需要,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行为。

  1.5 安全的需要 安全心理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病人来到医院后,对自身健康的危机感并由此产生了迫切渴望获得安全需要的满足,同时安全需要的满足也是病人求医的重要目的之一。

  2 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需要的意义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在系统化整体护理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护理,其目标就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护士用自身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达到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和调动其战胜疾病主动性;向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在护士与病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心理需要没有被满足,不仅不能使病人原有的不良情绪降低,还会引发病人更多的不良心理反应,同时还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在护士一接触到病人就能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需要用自身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使病人获得心理需要的满足,这样一来可以减轻病人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同时还可以使护士获得病人的信任,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基础。

  2.2 准确评估病人的需要是给出恰当诊断的前提 需要是人的内驱力,是产生动机的源泉,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基本动力,需要的满足与否,会影响人的情绪以至行为。作为病人其各种需要都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第一步就是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如果我们不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只凭主观臆断就有可能在对病人评估时出现失误,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护理程序就有可能无效。因此,只有准确的评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也才能使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下去。要想做出准确的评估,首先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方法收集有关病人各种心理反应的信息,因为病人的各种心理需要是通过各种不相同的心理反应来表达的,而且具有不同人格特征、不同社会经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庭的人的反应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由此获得判断病人各种心理需要的依据,准确了解病人的各种需要,为准确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是为护理程序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2.3 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水平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体内外环境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3]。任何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都可以引起个体发生应激反应。在正常情况下,应激反应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有利于个体在变化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人在得病时,同样也会引发个体的应激反应,然而由于疾病机体的自稳态本身就已处于紊乱状态,再加上疾病以及疾病引发的情绪异常,就使得机体自稳态的紊乱更重。如果病人到了医院,在与护士接触的过程中其心理需要没有获得满足,不仅会使病人原有的不良情绪加重,同时还会使病人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反应,也就会使得个体的应激反应更强,使得病人的病情更重;相反如果护士使病人的心理需要获得了满足,就可以避免病人产生更多的不良心理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病人因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应激反应水平降低,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恰当的评估不同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减少了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程序时的盲目性,可以确保病人的严重失衡得到重点调控,保障了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因此,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是系统化整体护理顺利达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51-552.

  2 翟书涛,杨德森.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7.

  3 金惠铭. 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7-116.

  

作者: 马延星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